真的变天了?小米汽车陷信任危机:市值蒸发2800亿港元10月,小米集团股价已累计

李勇敢 2025-11-03 10:05:59

真的变天了?小米汽车陷信任危机:市值蒸发2800亿港元

10月,小米集团股价已累计下跌20%,市值蒸发超过2800亿港元,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单月市值损失。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高位震荡,而是小米汽车信任危机从舆论场蔓延至资本市场的结果。同时,小米的生态战略也正面临跨界造车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对小米而言,可谓是成也营销败也营销。信任的崩塌,不只是网上的舆论风暴,更体现在其财务现金流里。具体来看,小米汽车披露订单超过28.9万辆,按平均售价30万元计算,理论上对应着860亿元的潜在收入,但这笔“账面财富”正在迅速缩水。

有维权群体统计,仅在某第三方平台11月1日的报道里,小米YU7的退订率就高达19%。其预售订单量已连续四周下滑,如果大致估算成车价,这部分可能直接减少百亿元的收入。

为了缓解退订潮带来的现金压力,小米悄悄调整了付款规则。有用户反映,在YU7交付周期已拉长至61周的情况下,被要求“7日内支付全额尾款”,否则订单作废。这种未交车先结款的“霸王条款”,合规不合规先另说,就算能提前回笼资金,实际上也暴露出了小米汽车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北京亦庄工厂为维持双班制生产,需要向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预付货款保障电池供应,而提前收取的尾款,成了维系这一循环的“临时资金池”。

资金紧张的迹象也蔓延到产能扩张。小米原计划二期工厂投产后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但据行业调研,工厂建设的进度已出现延误,原定10月的产能爬坡大概率将推迟。显而易见的是,小米集团现在也很难估算出它庞大的积压订单有多少可以正常交付,有多少可能被退订。

今年10月,小米虽交付了超4万辆车,但仍有14万到15万辆订单未交付,平均交付周期或达11个月。交付拖延引发退订,退订又让产能利用率难以预估,最后就形成“越催款越退订、越退订越难以预估产能”的恶性循环。

曾经炒作小米订单的二手车商如今集体“收手”,某资深车商直言:“价格一天一变,昨天收的车今天就亏2万元,根本不敢接。”这种终端市场的“用脚投票”,比任何负面评价都更具杀伤力。

资本市场非常敏感,小米汽车起初被视为小米集团增长最重要引擎,但如今单月蒸发2800亿港元意味着投资者对其信心大打折扣。相比销量,品牌与生态的信任损耗更难恢复。如果用户、渠道和投资者的信任同时受损,小米跨界造车拖累的将是整体的生态战略。这次股价大跌,可能只是小米信任崩塌的开端,重建信任,比追求销量更困难和迫切。小米SU7小米YU7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李勇敢

李勇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