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15岁新兵擦大炮,埋头看瞄准镜,谁料突然瞅见,敌人阵地上出现一奇

微笑着前行 2025-11-03 07:34:08

1951年,一个15岁新兵擦大炮,埋头看瞄准镜,谁料突然瞅见,敌人阵地上出现一奇怪绿影,他一跺脚:瞄准,打!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却立下了大功! 擦炮这活儿,放在志愿军里算是最安全的岗位。 张典文不这么想。 这位来自山东农村的少年,参军时刚满14岁,因个头瘦小被分配到炮兵部队当勤务兵,擦炮、扛弹药、维护器械成了日常。虽未直接冲锋陷阵,但他总趁着擦炮间隙琢磨炮镜使用,偷偷记下老兵们调校瞄准参数的技巧,心里始终憋着一股上前线杀敌的劲。1951年秋,他随部队驻守朝鲜中线某高地,此时正值秋季防御战关键阶段,敌军频繁以小股兵力袭扰,试图摸清志愿军火力部署。 那天午后,张典文按例擦拭一门82毫米迫击炮,炮身刚用棉布擦净,他习惯性地俯身透过瞄准镜检查镜片清晰度,目光却意外扫到对面山梁的敌军阵地。杂草丛中,一道微弱的绿色反光忽明忽暗,与周围的黄土、枯草格格不入。他瞬间屏住呼吸,反复调整镜筒焦距,发现那绿影正固定在志愿军阵地方向,不像是自然物体反射的光线。 因之前听过老兵讲敌军侦察兵常用潜望镜窥探阵地的战术,张典文断定这绿影大概率是敌军侦察设备的反光。他来不及向班长汇报,双手迅速握住炮身,凭借私下练习的瞄准经验,以阵地旁的一棵枯树为参照,快速测算出距离与角度,猛地跺脚喊出射击指令。身旁的弹药手虽愣了一下,但见他眼神坚定,立刻配合装填炮弹。 “轰!”炮弹呼啸着飞向目标,准确落在绿影出现的位置,阵地上随即传来爆炸声与敌军的呼喊声。事后清扫战场时,志愿军战士在弹着点发现了被炸毁的侦察潜望镜,还有两名毙命的敌军侦察兵,从其携带的地图来看,他们正标记志愿军炮兵阵地坐标,若不是张典文及时发现并果断射击,后续敌军很可能发动精准炮火打击,阵地将面临严重威胁。 战后,部队为张典文记三等功,表彰他的警惕性与果断作风。有人问他当时为何敢擅自开炮,这个15岁的少年挠着头说:“擦炮时总看瞄准镜,早把对面阵地的样子记熟了,那绿影不对劲,不打出去心里不安。”看似偶然的立功背后,是他日常积累的观察习惯与刻在骨子里的战斗意识,也折射出志愿军战士即便身处辅助岗位,也始终保持着对战场态势的高度敏感。 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少年,到临机立断的志愿军战士,张典文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朝鲜战场上,无数像他一样的年轻士兵,凭借着对使命的坚守与对敌人的警惕,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战绩。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这正是志愿军能够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屡屡战胜强敌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3
微笑着前行

微笑着前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