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了生育率,开始对高校女生下手了。 俄罗斯盯着高校女生推生育政策,压根不

风林事儿说 2025-11-02 17:56:35

俄罗斯为了生育率,开始对高校女生下手了。 俄罗斯盯着高校女生推生育政策,压根不是什么“突然下手”,而是被人口危机逼到份上的精准发力。 毕竟总和生育率跌到1.3,一年少了近60万人,劳动力缺口眼看要冲300万,普京只能把希望押在最有生育潜力的年轻群体身上,用真金白银和宽松政策,撬开“学业和生育二选一”的死结。 这政策的出台,全是被人口数据逼出来的急招。2024年俄罗斯新生儿才122万,创下25年来最低,算下来每对夫妻平均只生1.3个孩子,连维持人口不减少的一半都不到。 更要命的是年轻人都在推迟生育,俄罗斯女性第一次生孩子平均要等到28岁,很多人读完大学、拼几年事业,就错过了最佳生育期。 加上俄乌冲突带走不少年轻劳动力,百万年轻人外流,西伯利亚的油田、北极的基地都快没人守了,普京早就放话“生育支持是所有国家项目的关键”,这次瞄准高校女生,就是掐准了“年轻就是生育资本”的核心。 要是能让她们在读书时就敢生孩子,就能把生育窗口往前挪好几年。 政策里的实惠给得很直接,不是空喊口号。2025年10月底普京刚签的新政,全日制高校、中专的女学生一怀孕,每月就能领1.8万卢布的专项津贴,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500块,比之前直接涨了40%。 光联邦给的还不够,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地方更实在,额外给3万到5万卢布的一次性补助,有些地区之前试点时,补贴甚至给到过10万卢布,相当于普通家庭小半年的收入。 更贴心的是学业上的宽松政策,产假期间自己的学分能顺延,毕业论文能申请延期,高校还得建母婴室和临时看护班,莫斯科国立大学已经有新建的“母婴自习室”,学生不用再担心生孩子就丢了学籍。 这些政策看似突然,其实在这里早有试点铺垫。今年1月起,俄罗斯27个地区就悄悄试行了针对高校女生的生育补贴,当时就有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的女生享受到了福利。 她怀孕后领了8万卢布的地方补贴,学校帮她把专业课调到下午,还安排了线上答疑,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回来,顺利跟上了进度。 试点效果让政府看到了希望,毕竟30岁以下是女性生育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生的孩子更健康,母亲后续再生育的可能性也更高。 之前搞“母亲基金”给多孩家庭补钱,生育率曾冲到1.77,可后来没盯住年轻群体,又掉回谷底,这次算是把“精准打击”做到了位。 但就算政策给得足,年轻人的顾虑还是没完全打消。有人算过一笔账,养个孩子每月至少要花3到4万卢布,政府给的每月1500块补贴顶多够买奶粉和尿布,大头还得自己扛。 更现实的是就业问题,虽然学校给弹性学制,但不少女生担心“读了五年本科、休过产假”,找工作时会被用人单位歧视,有学姐生完孩子延期毕业,面试时被HR直接问“能不能保证三年内不生二胎”,最后没拿到offer。 还有人吐槽政策有点“急功近利”,甚至有极端议员提议“停止强迫女孩上大学”,引得骂声一片,毕竟年轻人更想先搞稳事业、攒够钱,再谈生孩子。 说到底,俄罗斯对高校女生推生育政策,就是场“抢时间的生育突围战”。一边是1.43亿的人口持续缩水,300年后可能面临存续危机的警告;一边是年轻人“不敢生、生不起”的现实困境。 政府砸钱、给政策,本质上是想搭建一个“生育温室”,让女生不用在学业和孩子之间选得那么痛苦。 可生育从来不是单靠补贴就能解决的事,住房、教育、女性职业发展这些硬骨头还没啃下来,就算高校女生敢生孩子,生完后没人带、养不起、找不着工作,还是留不住生育意愿。 但对现在的俄罗斯来说,能让年轻群体愿意“试试水”,已经是人口续命战里的重要一步了。

0 阅读:25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