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正在返回美国的途中。他很清楚自己只能干4年,不可能再有第三个任期,所以他想玩出高水平和花样——至于结果,他认为会是好的。我个人认为,这次,Chao xian 应该可以从特朗普政府允许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问题上看到积极信号——涉及变相承认和制衡。这就是事物的微妙之处。“我们一直没能交谈,因为我太忙了,而且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次会晤(和中方)。如果我们那样做(即和Jin见面),我觉得可能是对这次会晤重要性的不尊重,”他说。“所以,出于对Jin zheng en的尊重,我决定再次前来。” 特朗普这么干,算盘打得很精。首先,这明显是给刚签下的大额贸易投资协议加了个安全砝码。其次,他想借着韩资重振美国的造船业。 费城造船厂已经被韩国的韩华海洋集团收购了,这个集团还宣布要投50亿美元改造船厂。最后,地缘上的布局更深。 这已经是美国在亚太达成的第二份核潜艇协议了,之前有美英澳的“奥库斯”联盟,现在又加上韩国,明显是想把盟友更紧地捆在自己的“印太战略”战车上,让韩国在牵制中国方面出更多力。 这个动向,隔壁的朝鲜不可能看不懂。韩国追求核动力潜艇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计划,但历届政府都因为美国阻拦或者国际压力没搞成。 现在特朗普居然破天荒“放行”,虽然潜艇还没影儿,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战略信号。 对朝鲜而言,这可能是一种微妙的变相承认——美国通过武装韩国来间接与朝鲜进行战略博弈,同时也是一种制衡。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在于,美国似乎是在默许区域军力平衡发生某种变化。 不过,特朗普这番操作风险也不小。费城造船厂现有的设施根本不适合造核潜艇,得花大价钱彻底改造,而且美国自己的潜艇项目已经严重延误了。 韩国内部也有反弹声音,有人讽刺说这“批准”纯粹是为了帮美国拉动经济,还有人称“难道韩国是美国的附庸国吗?” 更大的隐忧在于地缘政治层面,这肯定会搅动地区的敏感神经,冲击核不扩散体系,可能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说到这里,就得提特朗普这次亚洲行的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他在韩国的时候,特意谈到为何没有与朝鲜领导人会面。 他说:“我们一直没能交谈,因为我太忙了,而且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次会晤(和中方)。如果我们那样做(即和金见面),我觉得可能是对这次会晤重要性的不尊重。”接着他又补充道:“所以,出于对金正恩的尊重,我决定再次前来。” 这番话听起来是客气,但也透露出他这趟外交行程的优先级排序。他把与中国的会晤置于潜在的对朝接触之上,这本身也传递出一种信息。 事实上,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对华政策显示出一些务实调整的迹象。比如在芯片出口管制等问题上,他的政府近期有所松动,被解读为意识到全面对抗的代价以及中方反制措施的有效性。 这种交易型的外交风格,意味着他可能会在诸如朝核问题等需要合作的领域展现出灵活性。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也可以被看作是他在亚太地区进行战略资源重新配置的一部分,或许是为其他方向的外交动作创造条件和筹码。 但这一切都还充满不确定性。特朗普画的这张潜艇“大饼”最终能不能落地还是未知数。涉及到具体的核技术分享,还需要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这里面关卡重重。而且,半岛局势极其复杂,任何单方面的军事增强都可能被对方视为挑衅,导致对抗升级。 朝鲜会从韩国获得核潜艇技术许可这一事件中看到什么,是威胁还是机会,将直接影响其后续行动,进而决定特朗普这番“高水平”玩法最终带来的是他预期的“好结果”,还是新一轮的紧张循环。 特朗普的外交策略常常带着明显的交易色彩和表演属性。他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既是为了兑现重振美国造船业的承诺,也是试图重塑亚太安全架构的一步险棋。 他希望借此向盟友和对手展示美国的承诺和能力,同时为可能进行的对朝接触铺垫一个更具优势的战略位置。然而,这套做法能否如愿以偿,不仅取决于韩国如何消化这项技术,朝鲜如何解读这份“积极信号”,更取决于区域内的其他主要力量,特别是中国,将如何回应这一改变了的安全格局。 归根结底,特朗普想在有限的任期内玩出花样,留下政治遗产的企图心是显而易见的。允许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无疑是一着险棋,意图在亚太地缘博弈中抢占主动。他关于出于对金正恩的尊重而暂不会面的表态,与其行动所释放的战略信号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外交姿态。最终这场高风险游戏的结果,取决于多方互动的复杂进程,远非单方面意愿所能完全掌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