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

罗普娱记 2025-11-01 14:37:25

为什么福建舰这么久还不服役?其实说白了,是因为福建舰的技术问题,没办法直接服役,航母这东西,从来不是拼速度的活儿,辽宁舰是改装的,山东舰是摸着辽宁舰的路子造的,到了福建舰,直接跳过蒸汽弹射,一步到位上电磁弹射,这步子迈得有多大? 福建舰完全自己设计的,光起飞方式就直接跨了代,之前连蒸汽弹射的边都没碰过,一下子就上了最先进的电磁弹射。 蒸汽弹射这东西其实是老技术了,就像过去的蒸汽火车,靠烧锅炉产生高压蒸汽,再通过管道把蒸汽送到弹射轨道的气缸里,推着活塞带动飞机跑起来。 这东西原理简单,但缺点一大堆,管道里全是高温高压的蒸汽,天天得修,还特别沉,占地方不说,每次弹射完都得等好半天才能攒够下一次的蒸汽。 电磁弹射就先进多了,靠的是电力驱动,有点像磁悬浮列车,轨道上通电产生磁场,推着飞机往前走,不仅效率高,还能随便调力道,大到几十吨的预警机,小到几吨的无人机,都能弹得动。 但先进就意味着难搞,这东西全天下之前只有美国在福特级航母上用过,可美国那技术至今都没靠谱过。 美国福特号航母的电磁弹射器,试了七百多次就出了十次大毛病,远远达不到他们自己定的“四千多次才出一次故障”的标准,服役好几年了,到现在都没法稳稳当当地弹射新型战斗机。 咱福建舰要搞的电磁弹射,还得比美国的更难,因为美国航母是核动力,有源源不断的电力,咱福建舰是常规动力,得先解决“电力储存”的问题。 福建舰上的储能系统,得在四十五秒内充满能弹飞几十吨飞机的电能,这可不是普通的电池能搞定的,得造一套全新的“强迫储能装置”,这东西的技术细节连美国都藏着掖着,咱只能自己一点点试,充放电的次数、储存的电量、在海上颠簸环境下的稳定性,哪一样都得反复测试,差一点都不行。 电磁弹射的核心部件是一百多米长的直线电机,就像一根超级长的电磁铁,推着飞机跑的时候,力道得均匀得不能再均匀。要是力道忽大忽小,飞机机身就会受冲击,次数多了飞机就得坏。 之前蒸汽弹射就是因为力道不均,好多飞机用几年就提前退役了。福建舰的直线电机轨道,不仅得造得直,上面的电磁线圈还得精准控制,每一段的磁场强度、启动和停止的时机,都得靠电脑系统精确调配。 这套控制系统的反应速度得是毫秒级的,还得能根据风速、航母自身的速度、飞机的载弹量自动调整,这些参数组合起来有上百种可能,每一种都得测试到位,光这一项测试就得花大半年时间。 更麻烦的是,电磁弹射不是孤立的设备,得和航母的动力系统、船电系统、舰载机全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福建舰的动力系统要同时带动螺旋桨让航母跑起来,还要给弹射器、雷达、升降机这些设备供电。 这就需要一套强大的综合电力系统,这套系统咱们之前没在航母上用过,得和弹射器反复磨合,有时候动力系统稳定了,弹射器出问题,有时候弹射器好了,电力分配又出毛病,只能一次次拆了改、改了试。 舰载机的适配也是个大问题,以前辽宁舰和山东舰用的歼-15是滑跃起飞,起落架不用太结实,现在换成电磁弹射,飞机得被猛地推出去,起落架得重新加固,机身结构也得改。 福建舰要配的歼-15T、歼-35,还有空警-600预警机,每一种飞机的重量、起飞需要的力道都不一样,得一架架地去试弹射。 2025年才刚完成这三型飞机的首次弹射测试,这只是开始,还得测试在不同海况、不同风速下的起飞成功率,比如大风天能不能弹、海浪晃得厉害的时候能不能弹、连续弹十架飞机后设备会不会过热,这些测试都得在真实的海上环境里做,不是在工厂里就能完成的。 航母服役前的海试更是不能省,福建舰2024年才第一次出海试航,测试了动力和电力系统,2025年又去南海试了舰载机弹射,接下来还得试电磁拦阻系统。 拦阻系统和弹射器是配套的,飞机飞回来的时候,得靠拦阻索拉住,电磁拦阻比以前的液压拦阻更灵活,但也更难调,力道小了拉不住飞机,力道大了能把飞机拉散架。美国福特号的拦阻系统故障比弹射器还多,咱自然得更小心。 海试的时候还得测试航母的机动性,比如急转弯、紧急停车,还有在暴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的设备稳定性,这些都得一项项过,有任何问题都得开回船厂修,修完再去试,来来回回就耽误了时间。 山东舰之所以快,是因为所有技术路线都是现成的,不用冒风险,而福建舰每一步都是在走新路。 从常规动力配电磁弹射,到直线电机的制造精度,再到全舰系统的整合,没有一样是能抄近道的。美国福特号从下水到服役用了五年,还问题不断,咱福建舰要做到一次到位、没有隐患,自然需要更多时间。 所以不是福建舰造得慢,是这步子迈得太大,每一个技术难关都得稳稳攻克,才能保证服役后能真正形成战斗力,这可比抢时间重要多了。

0 阅读:183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