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不准中美技术领先,哈哈哈】 10月30日消息,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正式启动德国高科技议程,强调欧洲决不能让美国和中国独自决定技术未来。 这话说得一本正经,但听起来只想让人哈哈大笑。 德国,一个在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几乎所有高端领域被中美全面甩开的国家,居然还能理直气壮地讲出这样的话,只能说不愧是欧洲。 要说这番话的背后,不能不让人感叹一下德国的自信。德国作为欧洲的经济强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无疑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技术创新特别是尖端科技方面,跟中美的差距却愈发明显。 尽管默茨提出要“抢占技术未来”,但现实中,德国早已远远落后,就拿人工智能来说,德国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普遍跟不上美国和中国的步伐。 很多领域都只能望尘莫及。而且德国的芯片制造业更是受制于人,过去几年里,中美两国几乎把全球的芯片生产链掌控在了手中。 默茨的言论或许是试图激励欧洲的创新力量,号召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高科技领域,这并没有错。毕竟,欧洲不能总是做“跟随者”,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确需要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但单单喊喊口号,恐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回顾过去几年,德国在技术投入上的谨慎态度以及过于依赖传统产业的思维方式,始终没有走出“追随者”的角色。 比如德国的汽车工业,虽然全球知名,但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上,似乎一直慢了一步,最后被特斯拉等公司甩在了后头。 更讽刺的是,德国其实有很多机会重新夺回技术创新的主导权,例如,在量子计算方面,德国有着世界一流的科研团队和基础设施,但整体的产业化和应用进展却不尽如人意。 对比中美两国,德国的技术研究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应用,没有“破圈”成功。再看看中美两国的创新生态,两个国家在高科技领域不仅投入巨大,还有无数创业公司和技术团队在其中涌动,推动着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而德国呢?总是在慢慢追赶,偶尔也有亮点,但总是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这让人不禁想问,德国的“高科技议程”到底要怎么执行?是不是说说而已,还是会真心投入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要知道,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 德国如果希望赶超中美,除了在研发上加大投入,还需要更有效的科技政策引导,特别是在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的支持上,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对创新创业缺乏耐心和容忍度。 再有,德国总理说“欧洲决不能让中美独自决定技术未来”,这话虽然听起来很有气势,但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空洞。毕竟,单凭一国之力,很难与中美两国抗衡。 中美这两个全球超级大国,技术资源、资金、市场规模和人才储备的优势,几乎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德国要想在全球高科技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还必须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国际技术联盟,才能在全球技术布局中占得一席之地。 德国想要通过高科技引领未来,目标是好的,但如何实现,才是关键 光有雄心壮志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行动力。 默茨总理如果真的想要带领德国在高科技领域崛起,那就需要超越口号,真正推动制度创新和资金支持,让德国不再只是一个追随者,而是一个全球技术变革的引领者。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德国制造业 德国对话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