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述】美国内部矛盾严重加剧,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崩塌。 美国国内正在发生剧变,

文城观点 2025-11-01 10:15:51

【热点评述】美国内部矛盾严重加剧,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崩塌。 美国国内正在发生剧变,可能会出现深刻的结构性崩塌。 首先,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矛盾严重加剧。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矛盾加剧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两党政策理念分歧更严重,民主党强调通过增税和加强监管扩大社会福利,主张延续《平价医疗法案》的医疗保险补贴;而共和党则坚持削减政府开支,反对为非法移民提供福利。这种分歧已延伸至移民政策、边境安全,以及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法律边际的争议等多个领域,形成深层治理理念的对立。二是政治博弈策略升级。美国共和、民主两党不仅在国会坚持争执而互不退让,导致政府停摆已经快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而且,还借政府停摆互相施压,甚至打压:民主党试图利用停摆迫使共和党在医疗补助问题上妥协,而共和党则将停摆作为推动财政整顿的筹码。例如,参议院需60票通过拨款法案,但共和党仅控制53个席位,需争取民主党支持,导致双方陷入僵局。而特朗普政府却利用政府停摆大幅裁减联邦雇员(当然,有评论称主要是裁减民主党方面的人)三是两党矛盾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导致其出现恶化的趋势。比如,美国政府停摆已导致约75万联邦雇员无薪休假,劳工部等关键部门服务瘫痪,9月就业数据推迟发布。这种政治僵局不仅影响民生服务,还威胁到国家统计体系的正常运行。甚至连美国军人的薪酬都要先靠富豪捐款来发出。美国政府发生过多次停摆,但这一次停摆已经持续三周,(截至2025年10月15日),若继续延长,将可能成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这对于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冲击将是很严重的。 其次,美国的政治机制和治理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三权分立机制正在被削弱,治理方式正在从“制度化”滑向“个人极权化”,美国原本的良性制衡机制正在失灵,极权倾向可能导致失策的消极效应放大影响。 特朗普在任期间绕过国会通过大量行政令推进政策,例如2024年仅两个月内签署了超过百条行政令。这种做法削弱了立法机构的制衡作用,导致行政权过度膨胀。此外,共和党与民主党逐渐演变为阵营式投票,例如2024年国会众议长选举中,共和党议员集体支持同一候选人,民主党议员则集体反对,这种极化现象破坏了传统分权制衡机制。还有,司法独立性正在弱化,特朗普的一些决策绕过议会,比如,对于加征关税,利用紧急状态,想打擦边球,这已经是在侵犯美国议会决定税收的独有权力;再如,特朗普绕过地方政府领导人,派国民警卫队进入地方压制抗议活动,这也被认为是违法的,是在侵犯地方政府的权力。又如,特朗普通过频繁使用行政命令绕过国会立法程序,实施多项政策(如2025年9月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直接挑战立法部门的决策权。还有,特朗普在任期间推动任命“特朗普式”法官,并通过行政命令对司法系统施加压力,导致法院裁决出现矛盾(如对同一关税政策的不同判决),反映出司法独立性的下降。 此外,特朗普政府还通过行政命令单方面改变政策方向(如关税政策朝令夕改),削弱了国会立法权的权威性,使政策制定呈现反复无常的状态。特朗普被认为正在不断强化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试图让他自己具有集权专制的“王”的权力。 总之,美国曾经引以为傲的、依靠法律、程序和专业官僚体系运转的国家机器,正逐渐被“谁说了算”的个人意志所取代。 再次,特朗普推行的一些政策,比如激进关税和大规模财政支出法案,正在让本已沉重的美国国债雪上加霜,债务危机的加剧极可能使美国陷入绝境。 截至2025年10月,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已达38万亿美元,债务与GDP的比率超过143%,预计到2030年将升至143.4%,远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议的发达国家阈值(60%-80%)。美国联邦债务从2008年的约9万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38万亿美元,占GDP的119%-143%,远超国际安全阈值。2025年美国政府预计需支付1.4万亿美元国债利息,占联邦收入的18.4%,创历史新高。 2025财年联邦预算赤字预计达1.9万亿美元,占GDP的6.2%,为过去50年最高水平。 债务危机已经成了美国的长期隐患。可能导致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联邦支出占GDP比例从1950年的12%升至2025年的23.3%,其中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利息支出占比超70%。而美国经济却越来越脆弱。若发生衰退,税收收入可能下降15%,自动稳定器支出增加,这必然加剧财政压力。IMF预测美国债务危机可能引发全球货币体系调整,美国或面临更严重的长期挑战。 在这种局势下,特朗普还推行了激进的关税政策和大规模财政支出法案,这等于是火上浇油,这极可能是危机更严重,从而将美国推向绝境。 所以,有评论认为,美国极可能已经面临一场深刻的“大解体”,美国正在发生的确正在美国发生结构性的崩塌。

0 阅读:2
文城观点

文城观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