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正大资敌?”中国一企业去年帮印度建全球最大炼钢炉,每年能产400万吨铁水,

风林事儿说 2025-10-31 12:56:19

“光明正大资敌?”中国一企业去年帮印度建全球最大炼钢炉,每年能产400万吨铁水,要知道此时我们国内都还没有,结果如今印度竟向中国钢铁加25%的税...... 说中冶赛迪帮印度建全球最大炼钢炉是“资敌”,其实是没看懂国内钢铁产业的真实处境——这不是咱们建不出,而是根本不需要建,更不是技术留着不用,反倒是政策红线、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三重因素,把“新建超大高炉”挡在了国内门外。 中冶赛迪给印度塔塔集团造的那座5873立方米高炉确实够亮眼,年产能能到430多万吨铁水,还装了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连炉温波动都能靠算法精准调节,说是钢铁智能工厂的标杆一点不夸张。 但这套技术咱们早就在国内玩透了,中冶赛迪在越南台塑河静钢铁项目里建的高炉拿过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马来西亚关丹钢铁厂更是被评为全球效率最高的长流程钢厂,给印度的技术不过是成熟经验的升级款。 真要在国内建,从设计到投产最多两年就能落地,可问题是,国内根本不允许新建这样的高炉。 国家早就给钢铁产业划了“产能天花板”。2024年发改委出台的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里写得明明白白,钢铁产能只减不增,大气污染重点区域连限制类工艺都要淘汰,新建高炉必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还得严控煤炭消费。 国内现有高炉加起来一年能产近10亿吨粗钢,早就够了咱们自己用,2024年粗钢产量还在调控压减,哪有必要再建这种“吞金兽”? 反而这几年都在忙着改造老高炉,比如把10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升级改造,推广富氧技术降能耗,光2025年就要完成2000万吨标煤的节能目标,新建大高炉完全踩了政策红线。 更关键的是,国内钢铁产业早就不追求“规模最大”,而是要“绿色最优”。现在都在推短流程电炉炼钢,用废钢当原料,比高炉炼铁减排70%以上,2025年目标是电炉钢占比提到15%,废钢利用量要达3亿吨。 中冶赛迪自己也在攻关氢冶金技术,在山西建的富氢高炉试点,吨铁碳排放降了20%,这些才是国内的发展重点。 印度不一样,他们粗钢产量刚过1.3亿吨,连基建用钢都得进口,急着扩产能,自然愿意花大价钱建高炉,这对中冶赛迪来说是送上门的生意——既赚技术服务费,还能带动中国设备出口,之前越南项目就带动了33.5亿美元出口,这笔账算得过来。 再说所谓“国内没有”的误解,其实是把“新建”和“技术能力”搞混了。国内现有最大高炉虽然炉容稍小,但技术水平一点不差。 鞍钢2号高炉改造后用了中冶赛迪的智能布料技术,吨铁能耗比印度的新高炉还低5公斤,指标更优。咱们不是造不出更大的,是觉得没必要——高炉越大,停炉检修成本越高,一旦钢材需求下滑,闲置损失就是天文数字。 印度现在是需求爆发期,敢赌这个风险,咱们早过了靠规模取胜的阶段,犯不着跟风。 至于印度后来加25%的税,确实让人窝火,但这事得算时间账。 中冶赛迪2015年就中标了这个项目,谁能料到后来的贸易摩擦?而且这是企业间的商业合作,中冶赛迪做的是工程技术服务,卖的是设计和建造能力,又不是直接卖钢铁,跟印度加税针对的钢材出口是两码事。 再说全球前50强钢铁企业里就有80%都是中冶赛迪的客户,要是因为怕被反咬就放弃海外市场,反而亏大了。 说到底,国内不建超大高炉,是政策有要求、市场有底气、技术有方向的选择。中冶赛迪出海接单是正常的技术输出,跟“资敌”沾不上边。 印度加税是典型的贸易保护,可就算如此,咱们的技术竞争力还在——他们建高炉得靠中国技术,改环保设备可能还得找中国企业,这种技术依赖,不是加个税就能切断的。

0 阅读:79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