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路护驾,把中方送上车才离开,向全球宣告中国实力和地位。 特朗普看人下菜碟,他的这趟亚洲之行,对着日韩耍尽了威风,然而面对中国时,立马变了一个人,非常的谦逊且客气,甚至还有点肉麻,再也没有丁点当初傲慢的样子。 特朗普这趟亚洲行,把“看人下菜碟”的本性暴露得明明白白,对日韩动辄狮子大开口、耍尽威风,可面对中国时,却收起了所有傲慢,变得谦逊又客气,甚至会谈后亲自护送中方上车才离开。 这哪里是简单的外交礼仪差异,分明是用行动向全球宣告:中国的实力和地位,早已不是他能随意拿捏的了。 先看看特朗普对日韩的态度,那叫一个“霸气侧漏”,去日本,刚落地就逼着日方落实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还要求日本把防卫费占GDP比例提升到2%以上,相当于直接上门“收保护费”。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为了讨好他,提前结束东南亚外访赶回来接待,送上安倍晋三用过的高尔夫球杆,陪着看他喜欢的橄榄球比赛,几乎对所有要求都点头哈腰。 唯独在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这件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上,才敢委婉说“不”,到了韩国,特朗普更是毫不掩饰,直言此次访韩的核心目的就是和中方见面,把韩方的接待搞得像个“陪衬”,完全没把这个盟友放在同等位置上。 这种“予取予求”的姿态,说到底就是吃定了日韩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市场,觉得可以随意拿捏。 可转头面对中国,会晤前,他不仅提前抵达现场等候,还在社交媒体上兴奋预告,满是期待。 会谈结束后,他没有直接上车离开,而是陪着中方走到专车旁,握手攀谈,临别时还热情耳语,直到看着中方上车后,自己才转身离开。 要知道,这种超出常规的送别礼仪,在国际双边会晤中极为罕见,只有在重大外交突破时才可能出现,足见特朗普对中方的重视程度。 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根本原因还是实力说了算,特朗普心里清楚,对中国强硬没用,只能放下身段,用谦逊的态度争取合作空间,这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这种“欺软怕硬”的外交操作,本质上是美国丛林法则思维的体现,谁实力强,谁就有话语权;谁能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得到尊重。 特朗普对日韩的嚣张,源于他们的依赖;对中国的谦逊,源于中国的硬实力,他亲自送中方上车的举动,就是最直白的表态,中国已经是美国必须认真对待的平等对手,再也不能用对待盟友的那种霸权姿态来打交道了。 就像19世纪普鲁士统一德国前后,欧洲列强对普鲁士的态度转变就是典型,统一之前,普鲁士在欧洲列强眼中只是个“二流国家”,法国、奥地利根本没把它放在眼里,动辄在领土和外交上打压。 当时普鲁士想加入欧洲关税同盟,都被法国从中作梗,被迫让步。 可随着普鲁士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中接连获胜,尤其是1870年普法战争击败法国,完成德国统一后,实力瞬间飙升。 这时,欧洲列强的态度彻底变了,曾经傲慢的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偿巨额战争赔款;奥地利不再敢轻视,主动寻求结盟;就连远在美洲的美国,也主动派出使团建立外交关系,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 之前对普鲁士指手画脚的国家,纷纷收起了轻视,转而用平等甚至略带敬畏的态度打交道。 普鲁士的经历和现在中国的处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外交场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尊重,只有实打实的实力。 特朗普对中日韩三国截然不同的态度,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弱国无外交,强国才有话语权。 以前美国总想着当“世界警察”,随意对其他国家指手画脚,可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这种霸权逻辑越来越行不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