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

运赛过去 2025-10-31 10:54:29

德媒:“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 2018年,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花了36.3亿欧元,从荷兰飞利浦手里买下安世半导体,那时候安世已经是欧洲老牌芯片供应商,主打功率器件和传感器,客户遍布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收购完成后,闻泰没把所有鸡蛋搁在荷兰一个篮子里,而是稳扎稳打,先是保持安世在奈梅亨的总部运转,同时在国内东莞和南通建起自己的生产线。说白了,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早有打算。安世的技术门槛不高,但规模效应强,迁厂能帮中国半导体补上功率芯片的短板。收购头几年,闻泰就把部分后端封测产能挪到中国,2020年东莞厂投产,2023年南通8英寸线满负荷,占安世总产能的六成多。到2025年,80%的生产环节已经在国内落地,这步棋走得稳当,避免了全靠海外的被动局面。 安世继续出口欧洲,帮欧盟车企稳住供应链。但2024年底,美国商务部把闻泰扔进实体清单,指它帮中国政府搞敏感半导体技术。2025年9月29日,美国又扩大清单范围,覆盖子公司,这下安世也中枪,出口美国的技术直接卡壳。荷兰经济事务部坐不住了,9月30日直接下部长令,冻结安世资产和知识产权调整,为期一年。理由是“经济安全风险”,担心技术外流中国。紧接着,10月6日阿姆斯特丹企业法庭开庭,7日就裁决暂停闻泰CEO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还任命外部托管人管股权。荷兰政府用的是《货物可用性法》,这是冷战时代的老法规,头一遭用在半导体企业头上。表面上看是防患未然,实际是地缘政治的影子,美国早几个月就跟荷兰外交部抱怨,说安世中国老板张学政得换人,不然出口管制绕不开。 荷兰切断安世系统的全球权限,中国员工登录电脑直接黑屏,访问研发数据全堵。工资发放也停了,财务系统瘫痪,员工只能干瞪眼。董事会重组,欧洲高管主导,试图拉本土企业接盘。安世中国区一下子孤立,东莞厂出货欧洲的订单卡住,长假后生产线改成上四休三,产能闲置三成。荷兰这招想逼闻泰让步,换股结构,保住技术在本土。但他们低估了闻泰的准备。早在收购初期,闻泰就搭好备用系统,数据备份到国内云端,供应链早换成本地供应商。江苏和广东的伙伴顶上,芯片测试和封装不耽误。安世中国独立自救,拉通国内车企订单,吉利和比亚迪的功率模块照供不误。荷兰想断资金链,研发预算直接冻结,奈梅亨实验室项目搁浅,设备闲置。但中国基地反倒加速,2025年下半年推出国产SiC碳化硅模块,MOS和IGBT器件通过车规认证,耐压性能直追国际水平。 荷兰的干预不是凭空而来,美国实体清单是导火索。Wingtech 2024年被黑,就是因为涉嫌帮中国拿下英国晶圆厂,英国2022年就逼安世卖掉86%股权。现在轮到荷兰,借着“治理缺陷”名义下手。法庭文件显示,6月美国官员就催荷兰换掉张学政,说“中国老板问题大”。荷兰经济部发言人嘴硬,说跟美国无关,纯属巧合。但谁信啊?欧盟半导体产能本来就弱,才占全球9%,汽车业靠安世这样的供应商吃饭。冻结后,欧盟车企订单延误,采购成本涨两成,宝马和大众的供应链警铃大作。反观中国,商务部10月4日回击,禁安世产品进口大陆,这下荷兰研发资金彻底断炊,项目预算砍半,技术迭代跟不上。 闻泰没全押荷兰,而是双轨并行。迁厂不是偷技术,而是正常优化成本,安世六十年的积累,本来就靠规模吃饭,中国劳动力便宜,供应链短平快。荷兰想用行政令锁喉,漏算了企业韧性。安世中国区现在80%产能本土,封测厂在南通跑得飞起,GaN氮化镓器件量产,帮雷诺-吉利合资项目稳住高压系统。欧盟那边呢?本土产能补不上缺口,荷兰教授都公开叫撤令,向中国道歉,说这样下去汽车业自断臂膀。Wingtech股价虽跌10%,但半导体收入环比还涨,靠的就是国内订单。 美国用实体清单卡脖子,欧盟跟风,但自家产业空心化,玩火自焚。荷兰接管安世,短期保住技术,长期呢?客户不会傻等,追着产能走。中国半导体从代工起步,现在功率器件追平国际,SiC模块国产化率超七成,成本低三成。欧盟车企承压大,订单外流亚洲,供应链重组得花几年。闻泰的应对也典型:法律维权,上诉企业法庭,10月27日还发声明要荷兰还控制权。同时,剥离ODM业务卖给立讯精密,聚焦半导体,临港12寸车规线投产,工艺节点降到55纳米。未来并购还会继续,全球布局不松劲。

0 阅读:238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