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男子给母亲办丧事时才知道,母亲数百万的房产只给了3个女儿,他这独子一毛钱没

拾九观人间 2025-10-31 09:53:34

上海一男子给母亲办丧事时才知道,母亲数百万的房产只给了3个女儿,他这独子一毛钱没捞到。盛怒之下要求姐妹们放弃房产,遭拒后竟将老母骨灰扣留,不准下葬……   秋日的墓园里,银杏叶落在黑色墓碑上,三姐妹蹲在合葬墓前,指尖轻轻拂过碑上“陈秀兰”的名字。   七个月前,她们绝没想过,要让母亲的骨灰和父亲“团聚”,需要先打一场官司,而对手,是亲弟弟王某。    这场闹剧的起点,藏在2022年深秋的灵堂里,陈阿姨走得突然,糖尿病并发症发作,没几天就没了意识。   三个女儿轮流守在医院,王某是最后一个赶过来的,进门时还提着没拆封的烟酒,说“等妈醒了给她补补”。   可没等他见上最后一面,老人就咽了气。    灵堂搭在小区活动室,黑白遗照里的陈阿姨穿着蓝布衫,笑纹里还带着慈祥。   吊唁的人走得差不多时,二姐去整理母亲的遗物,翻出了公证处的信封,里面装着遗嘱。   大姐凑过来一看,手瞬间僵了:母亲名下那套位于青浦的老房子,价值近300万,明确留给三个女儿,王某没份。   王某端着水杯过来,瞥见信封上的“遗嘱”二字,一把抢了过去,白纸黑字的内容让他攥着纸的指节发白,水杯“哐当”砸在地上,水渍漫过灵堂的白菊。   不可能!我是王家独苗,妈凭啥把房子全给你们?他嗓门越来越大,震得墙上的遗照都晃了晃。    大姐想解释,说母亲立遗嘱时公证处的人来了两次,确认老人思路清晰,还提到王某这些年在外地打工,都是姐妹仨轮流照顾。   可王某根本听不进去,指着三个姐姐的鼻子放话,要么现在写放弃继承的字据,要么妈就别想下葬!谁都没料到,他真会这么做。   出殡当天,王某以“要亲自送母亲最后一程”为由,从殡仪馆领走了骨灰盒,转头就回了家。   三姐妹找上门,却见他把骨灰盒锁在衣柜里,钥匙揣在兜里,房子的事没谈拢,这盒子就别想拿走。   接下来的七个月,成了姐妹仨的噩梦,她们每周都去王某家,有时带着母亲生前织的毛衣,有时拎着他爱吃的红烧肉,想好好聊聊,可每次都被赶出门。   更让她们无奈的是墓园的态度,早年父母买合葬墓时,认购人写的是王某,证书也一直在他手里。   墓园负责人说,按规定没有认购人签字,确实没法办落葬手续,二姐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总梦见母亲站在空荡荡的殡仪馆里,问她“怎么还不让我回家”。   走投无路时,社区调解员给她们指了路,去法院吧,这不是家务事,是违法了,带着遗嘱、墓穴证书和调解员的记录,三姐妹走进了青浦区人民法院。   开庭那天,王某没来,只让律师带了句话,房产归我,就配合落葬,否则免谈。   法官没当庭宣判,而是先去了墓园和殡仪馆调查,在殡仪馆的寄存室里,法官看着陈阿姨的骨灰盒放在最上层,蒙着一层薄灰,忍不住叹了口气。   后来在判决书中,他写道,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不仅是生前照料,更包括身后让其得享安宁,以骨灰要挟遗产,既违伦理,也触法律。   判决下来那天,三姐妹拿着判决书去王某家,他坐在沙发上,盯着判决书看了半天,突然把纸揉成一团,却没像往常一样发火。   最终,他还是拿出了墓穴证书,低声说,别让妈等太久,落葬那天,社区里不少邻居都来了。   看着骨灰盒放进父亲身边的空位,大姐突然想起母亲生前说的话,我这辈子不求别的,就想跟你爸葬在一起,孩子们好好的。   她蹲在墓前,把这句话轻轻说了出来,风卷着银杏叶落在墓碑上,像是老人的回应。    这起案子后来成了青浦区“老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基地”的宣讲案例。   法官在社区讲课时,特意提到了两个点:一是老人立遗嘱时,最好和子女提前沟通,减少误会;二是重要证件别只交给一个人保管,比如墓穴证书,可以多个人共同持有。    说到底,孝从来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争多少财产。   就像陈阿姨生前最在意的,不过是“入土为安”,不过是子女和睦。   而王某直到最后才懂,他攥着的骨灰盒不是要挟的筹码,而是母亲留在世上最后的念想,是该用心守护,而非用来交换利益的东西。     

0 阅读:0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