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到人民日报了!   头缝了15针!10月18日,江苏连云港,大堤海边一名男子不

拾九观人间 2025-10-20 11:01:09

火到人民日报了!   头缝了15针!10月18日,江苏连云港,大堤海边一名男子不慎落水,59岁大叔惊涛骇浪中跳海成功救人,上岸后满身伤痕,落水者磕头致谢,让人泪目!   10月18日清晨的连云港西大堤海边,东北风裹着8级阵风呼啸而来。   巨浪像失控的巨兽狠狠砸向礁石,碎成的浪花带着咸腥味扑打在岸边,连站在堤坝上都能感到脚下土地在微微震颤。   救人啊!有人掉海里了!一声撕裂风声的呼救突然响起,打破了这片凶险的寂静。   谁也没想到,接下来这场与惊涛的较量,会让59岁的王玉平额头留下一道缝了15针的伤口,更让“英雄”二字有了最鲜活的注解。    这个在浪涛中挺身而出的大叔,并非天生的“水上超人”。   他是港口集团的普通职工,也是连云港市游泳协会的副秘书长,手里握着国家认证的中级救生员和教练员证书。   平时除了自己冬泳,还常给协会成员讲救生技巧。   那天他刚游完上岸,听见呼救就立刻冲回基地抓了个救生圈,踩着湿滑的礁石往事发地跑,连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   落水的是当地一位渔民,被离岸流卷着越漂越远,在浪里只剩个模糊的身影。   王玉平把救生圈用力抛向落水者方向,随即纵身跳进海里。   刚入水,一个两米多高的浪头就狠狠砸在他身上,把他掀得失去平衡。   额头“咚”地撞在暗礁上,鲜血瞬间涌出来,混着海水流进眼睛里,又辣又疼。   他抹了把脸,根本没顾上看伤口,凭着常年积累的经验辨认浪向,一次次在浪谷中找准空隙往前游。   那天的海况格外凶险,王玉平好几次被浪冲回岸边,膝盖和手肘在礁石上蹭得血肉模糊,可他咬着牙一次次重新扎进浪里。   终于游到渔民身边时,他已经累得喘不上气,却还是哑着嗓子喊“抓牢救生圈”,用尽力气把人往岸边推。    岸上的民警和群众早就拉好了绳子,见两人靠近立刻合力拽动。   海浪一次次试图把他们卷回去,大家攥着绳子的手勒得发白,嘴里齐声喊着号子,一点点把两人往岸边拖。   当湿漉漉的身影终于被拉上堤坝时,王玉平浑身是伤,额头的伤口还在汩汩渗血,膝盖上的皮肉翻卷着,海水泡过的伤口看得人揪心。   可他第一句话不是问自己的伤,而是喘着气问“人没事吧”。    被救的渔民缓过神来,“扑通”一声跪在王玉平面前,对着他连连磕头,泪水混着海水往下淌。   后来渔民的家人还特意带着礼品去医院探望,甚至备了香火祭拜,这份沉甸甸的感恩,让病房里的空气都变得温热。   王玉平躺在病床上,额头裹着厚厚的纱布,说话还牵扯着伤口,却笑着说,当时啥也没想,就觉得必须得救,一点也不后悔。   这场惊险的救援被现场群众拍下视频,很快传到网上。   人民日报转发后,视频收获了数百万点赞,评论区里满是感动。   大家盯着视频里那个在浪里起伏的瘦小身影,越看越觉得眼眶发热。    这场救援之所以让人动容,不仅因为勇敢,更因为它藏着对“见义勇为”的全新注解。   王玉平的经历恰恰说明,善良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加持。   就像网友说的,我们不能总指望“王玉平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挡危险,更该给见义勇为搭好“安全网”。   对普通人来说,不必非要跳海救人,支持救生设施建设、学些基础救生知识,哪怕在别人犹豫时帮着打个报警电话,都是善良的模样。    如今王玉平的额头还裹着纱布,那道缝了15针的伤口会慢慢愈合,但它留下的印记却不会消失。   这道疤痕是勋章,更是启示:英雄从不是不怕死的疯子,而是懂行、敢做的普通人。   他们有救人的勇气,更有保护自己的智慧;他们愿伸出援手,更懂得如何科学援手。    当理性的专业素养撑起善良的勇气,见义勇为才不会变成悲壮的冒险。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2025-10-18发布:头缝了15针!59岁大叔惊涛骇浪中跳海成功救人,落水者磕头致谢

0 阅读:0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