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

古凌零 2025-10-30 18:15:30

“一旦发生核战,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1小时!”俄专家10年前提醒,中国‘东风-31-A’,是唯一有望经受住美国首次核打击的导弹,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那么现在呢? 2014年,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在一次国际安全会议上分析中美核力量对比。 他指出,中国当时大部分战略导弹固定在发射井里,位置暴露在美国情报系统下,一旦开打,美国能精准摧毁这些设施。中国核力量支撑时间短,可能不到一小时。 东风-31A是公路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一万公里,能携带弹头,通过转移位置避开打击。这是唯一有望在首次核打击中存活的导弹,但中国保有量只有几十枚,远不足以反击。 美国民兵III型固定井导弹约四百枚,每枚可带多个弹头,部署在蒙大拿和怀俄明州地下。美国核潜艇舰队有十四艘俄亥俄级,每艘装二十枚三叉戟II导弹,总弹头数百。 空中力量包括B-2和B-52轰炸机,能从关岛或本土投掷核弹。美国总部署核弹头近两千,覆盖陆海空,形成完整体系。 中国海基核力量弱,094型潜艇噪音大,难远航太平洋。空基几乎空白,没有可靠战略轰炸机。这分析基于当时公开情报,突出中国生存能力不足。 卡申的观点基于2014年数据,那时中国核弹头约两百多枚,主要靠陆基导弹。美国核体系成熟,弹头数超四千,部署灵活。中国固定井易被卫星锁定,美国能用精确武器点杀。 东风-31A机动性好,但数量有限,无法覆盖全面反击。美国三叉戟II导弹射程长,潜艇巡航全球,难追踪。轰炸机依赖基地,但美国有多个备选。 中国巨浪系列导弹那时射程短,潜艇易暴露。卡申强调,美国核力量总量和质量碾压,中国需升级生存能力。 十年后,中国核力量大变样。核弹头数量升到约六百枚,继续生产中。东风-31A还在服役,但东风-41成主力,射程一万五千公里,移动发射车部署,携带多枚独立弹头。 中国西部建数百发射井,很多伪装,卫星难辨真假。这分散风险,让美国难同时全歼。 海基上,094型潜艇装巨浪-3导弹,射程超一万公里,从本土近海覆盖美国大陆。潜艇巡航能力提升,不必冒险出太平洋。096型潜艇即将服役,隐身更好,生存率高。 空中方面,轰-20轰炸机接近亮相,能携空射导弹,补齐三位一体体系。北斗系统和量子通信确保指挥,即使地面损毁,反击仍协调。中国核增长聚焦防御,维护平衡。 美国核体系基本没大变。核弹头约三千七百枚,部署一千七百多。民兵III导弹仍四百枚,固定井依赖强,易暴露。俄亥俄级潜艇十四艘,每艘二十枚三叉戟II,总SLBM两百八十枚左右。 潜艇需回港维护,限制连续性。轰炸机B-2和B-52成熟,但靠机场。美国现代化慢,哨兵导弹替换民兵III还在规划中。 中国追赶快,数量和质量提升。美国承认中国水下核力量今非昔比。两国核平衡更趋稳定,中国不再是弱势一方。 卡申如今还在远东研究所工作,2025年参与中俄联合会议,分析导弹预警合作。他的早期提醒如今成历史,中国核进步有目共睹。但全球核风险还在,平衡靠双方克制。

0 阅读:0
古凌零

古凌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