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

静静香吖 2025-10-30 17:20:53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无论产地与中转路径,均需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并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二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 这新规一出来,不少人盯着“0.1%”这个数犯嘀咕:这么低的门槛,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懂行的人都清楚,这恰恰是戳中了光刻机产业的命门。就说ASML的高端光刻机,核心的磁悬浮工作台要靠镝和铽保证微米级精度,镜头离不开镧玻璃消除光学畸变,这些关键稀土品种中国的供应量占全球95%以上,少了它们,再精密的设备也只是一堆废铁。 有人觉得这是“突然出手”,其实早有前因。之前中企合法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建好工厂形成完整产业链了,荷兰政府却拿“国家安全”当幌子强制接管资产,这明摆着是破坏规则。更别提荷兰跟着美国收紧光刻机出口,嘴上说“平衡利益”,实际是在卡中国半导体的脖子。现在中方用稀土管控回应,本质上就是拿规则反制规则,没什么不对。 0.1%的界定线看着宽松,实则精准得很。不管光刻机在荷兰组装,还是经第三国中转,只要含一点中国稀土,就得走审批流程。ASML之前嘴硬说“库存充足”,可内部消息显示,他们的稀土库存撑死够8周生产,马来西亚的加工工厂要2027年才投产,这两年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这招一下去,等于捏住了设备生产的“原料开关”。 14纳米芯片设备的逐案审批更有讲究。现在汽车、手机这些民生领域都离不开成熟制程芯片,荷兰的设备厂商本来靠着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逐案审批不是“一刀切”禁止,而是要摸清每台设备的去向——到底是给正规工厂用,还是借着第三方转去搞技术封锁,得说清楚。这既是防扩散,也是在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完全符合国际惯例。 荷兰那边早慌了神。ASML前阵子还不顾美禁令偷偷对华供货,连德国蔡司这些上游供应商都跟着“站队”,毕竟蔡司近四成订单都和中国市场挂钩,断供自己的生产线都得停摆。欧盟和荷兰之前还组团求解禁,谈了两小时没结果,说白了就是既想保住中国市场的利益,又不愿归还中企资产,哪有这么好的事。 美媒跳出来说这是“中国对抗世界”,纯属睁眼说瞎话。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却承担了70%以上的产量,开采提炼的环境代价有多高,只有我们自己清楚。管控不是垄断,是对战略资源的合理保护,更是对荷兰破坏规则行为的回应。你能拿“国家安全”抢资产,我就不能用合规手段护权益? 这新规说到底是张“平衡牌”。既没断绝合作,又明确了底线;既卡住了关键环节,又给合规企业留了空间。ASML已经开始调整策略,蔡司甚至加大对中国光学企业的投资,想通过技术合作保住份额。这说明谁都不想真的脱离中国市场,毕竟稀土和市场这两张牌,中国手里都攥得稳。 规则从来都是双向的,想靠技术封锁占便宜,又不愿遵守商业规矩,这种好事早该到头了。中方的管控不是为了搞对抗,而是要让合作回到平等尊重的轨道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0

猜你喜欢

静静香吖

静静香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