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言成真!外长取消访华,德国开始内乱,中方这次不客气了 2021年默克尔卸任时撂下的那句话,现在听来简直像精准算命:“德国要是跟中国彻底掰了,自己和欧洲都得吃大亏。”当时不少人只当是离任前的老生常谈,直到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最近这波迷之操作,才没人再怀疑这位“欧洲铁娘子”的眼光有多毒。 本来瓦德富尔定好10月26日带着商务代表团访华,可这人偏要在出发前“刷存在感”,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先假模假样说支持“一个中国”,转头就蹦出“德国要自己决定怎么实施”,还扯什么“不支持武力改变台海现状”。这摆明就是伸手往中国的底线上蹭。 中方哪儿能惯着这种毛病,直接亮明态度:“这事,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空间。”意思很简单:要合作就拿出诚意,底线碰不得。可能是被怼得下不来台,10月24日瓦德富尔突然宣布推迟访华,理由是“没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这话说出来谁信啊?大国外长的访问议程,早几个月就该掰扯清楚了,临了说不够,分明是找补的说法。 这波操作不光没唬住中方,反倒先把自己家搅成了一锅粥。德国执政联盟直接开演内讧大戏:瓦德富尔所在的基民盟还硬撑着说要“对华强硬”,社民党那边直接开炮,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赫梅托维奇公开骂街,说这举动放了“极其不良的信号”,逼着政府赶紧回归务实外交。更狠的是企业界,原定跟着访华的工业代表团干脆集体缺席,这态度再明确不过:谁瞎折腾生意,谁自己扛着。 要知道这会儿的德国经济早就扛不住了,已经停滞三年的光景,全指着对华贸易喘口气。2025年前8个月的数据摆着呢,中德贸易总额1634亿欧元,刚好比美国多6亿,中国重新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德国汽车业更是离了中国活不了,大众手里握着5000万中国客户,奔驰、宝马的电动化转型全靠中国市场托底,就连他们高端生产线需要的工业机器人,现在都得从中国买,毕竟价格能便宜7%,能帮中小企业省不少钱。瓦德富尔这一闹,等于直接断了经济复苏的念想,英国《金融时报》都直接定性:这是“超级外交灾难”。 这会儿再回头看默克尔当年的操作,才更显高明。她执政16年12次访华,从来不带意识形态的虚头巴脑,一门心思搞合作。那时候德国的精密机床卖得欢,中国的市场敞开给,50年前双边贸易还不足3亿美元,到她卸任时已经突破2400亿欧元,这才是双赢的门道。 可她的继任者偏要学美国玩“政治正确”,一边想跟着凑意识形态的热闹,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的红利,这种又想吃又想砸锅的心态,不翻车才怪。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对德贸易早就不是当年的“廉价商品输出”了。现在汉堡港卸的集装箱里,全是成都造的医学机器人、钠离子储能模块,这些高端设备都通过了德国的临床验证和技术认证,就连德国引以为傲的机床行业,都得跟中国企业合作建智能制造基地。 换句话说,德国现在不光需要中国的市场,更需要中国的技术,瓦德富尔折腾的可不是简单的外交礼仪,是实打实的产业链安全。 后来瓦德富尔又放话要尽快跟中方通电话,但破了的镜子哪有那么容易拼回去。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前提,不是一句“推迟访问”就能含糊过去的。默克尔的预言成真,根本不是什么未卜先知,只是她摸透了大国相处的规矩:务实才是硬道理,耍小聪明迟早得栽。 现在德国算是尝到苦果了,内乱不说,经济还雪上加霜。这事儿也给其他西方国家提了个醒:跟中国打交道,就得拿出诚意,底线面前没有“占便宜”的空间。要是还抱着旧时代的傲慢瞎折腾,最后只会像德国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推迟访华,外交部回应》 五常融世界 《默克尔预言成真,外长取消访华,德国开始内乱,中方这次不客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