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

修竹崽史册 2025-10-30 10:54:07

安世之争,只要荷兰没道歉认错,没把安世半导体完好无损的还给中企,那么我们某种意义上就输了。理由很简单,安世半导体是闻泰科技100%的全资子公司,荷兰所谓的强制接管,就是明抢。   闻泰科技花了338亿人民币,历经两年多收购,拿下安世半导体100%股权,这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跨境并购案,堪称大手笔。   安世是全球基础半导体器件的重要供应商,尤其在汽车芯片领域举足轻重,它的技术、市场、供应链对闻泰来说是核心资产,对全球汽车产业也是关键一环。   可就在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祭出《商品供应法》,以“国家安全”和“公司治理缺陷”为由,冻结安世全球30多个主体的运营,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CEO职务,还把闻泰的股份托管给第三方,实质上剥夺了中方的控制权。    这操作,表面看是“合法程序”,但细想,谁能信这背后没点政治算计?   为什么说这是“明抢”?安世是闻泰的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意味着闻泰对它的决策权、收益权天经地义。   荷兰政府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说什么“防止技术流失”、“维护欧洲供应链安全”,但证据呢   他们指责张学政计划把技术转移到中国,裁员、关闭研发中心,可闻泰反驳得有理有据:公司在欧洲投资2亿美元扩建工厂,研发投入三年涨了150%,雇佣数千人,哪里像是要“跑路”的样子?   荷兰的决定跟美国商务部的新规高度同步,美国9月29日更新了出口管制“穿透规则”,把闻泰列入实体清单,凡是持股超50%的子公司都受限,安世首当其冲,这时间点,很难不让人怀疑荷兰是被美国当枪使了。   这场“安世之争”的本质,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博弈的缩影,半导体是现代工业的命脉,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哪样离得开芯片?   可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美国推《芯片法案》,欧盟搞《欧洲芯片法案》,各国都在抢供应链控制权。   中国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出海,本就如履薄冰,60%的海外并购以失败告终,原因除了文化差异、经验不足,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政治风险。   安世事件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你花真金白银买的公司,别人一句“国家安全”就能让你颗粒无收。   这件事的教训很深刻,中国企业出海,不能只盯着技术和市场,还得把政治风险算进去。   半导体这种战略产业,早就不是单纯的商业游戏,而是大国博弈的战场,闻泰的遭遇提醒我们,全球化从来不是“平的”,规则可以被随意改写,公平竞争只是个幌子。   荷兰政府至今没道歉,也没归还安世的控制权,这场仗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没赢。   但反过来想,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比如暂停安世中国工厂的出口许可,也是在向世界表明: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如果荷兰不认错、不归还安世,我们该怎么应对?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