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居住在英国利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刘莉和余万青,利用英国铁路赔偿系统的巨大漏洞进行非法获利。 短短两年多就骗走了一百四十多万人民币,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先得说说英国铁路那个赔偿系统是怎么回事,它有个名字叫“DelayRepay”,就是乘客坐的火车要是晚点超过15分钟或者30分钟,就能在线申请赔偿,本来是铁路公司为了督促自己准点发车,也给受耽误的乘客补点损失的善意政策。 可这套系统设计得太“实在”,全靠乘客自觉,根本没设置交叉验证的环节——既不查你是不是真的登上了那趟车,也不核对你这张票是不是早就退了,只要你能拿出购票记录,说车晚点了,系统就认。 刘莉和余万青就是发现了这个致命的空子。他俩住同一个学生公寓,不知道是偶然发现还是特意琢磨出来的,反正摸清了门道:先在网上买火车票,发车前赶紧退票把本金拿回来,然后就盯着这趟车的动态,只要确认车晚点了,哪怕票早退了,照样用当初的购票信息去申请赔偿。就这么左手退票拿回本钱,右手索赔赚差价,空手套白狼的戏码反复上演。 他俩还不是瞎蒙,专门下了功夫把这事儿做成了“生意”。先天天研究英国的铁路线路,摸清了曼彻斯特到伯明翰、爱丁堡到利兹这些线路最容易晚点,连哪个时间段天气不好、车次最可能延误都摸得门儿清,专挑这些时候买票,大大提高了“中奖率”。 为了不被系统发现是同一伙人在操作,他俩还搞了一堆掩护手段:买了个能插20张SIM卡的特制适配器,用不同的手机号注册账号。 伪造了16个虚假身份,用假名字开了7个银行账户,把骗来的钱分散存进去,就怕一笔笔资金流向同一个账户太扎眼。刘莉据说还懂点数据分析,专门研究晚点规律,让这套操作精准得像流水线。 就这么干了两年多,俩人赚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刘莉作为主要操作人,拿的最多,一共骗了141031英镑,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30万;余万青虽然角色次要,也拿了15700多英镑,合14万多,加起来足足有一百四十多万人民币,这还没算那些已经申请了但没来得及到账的钱。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们的猫腻最终栽在了数据上。英国CrossCountry铁路公司的风控系统先报了警,系统显示有一批赔偿申请特别反常:购票时间、退票时间、申请的金额几乎一模一样,但提交的身份、手机号、银行卡全不一样,而且这些申请全扎堆在那几条他们早就摸清的“晚点高发线路”上。铁路公司一看不对劲,立马把线索交给了英国交通警察。 警察一查就顺藤摸瓜找到了源头,顺着这些账户的资金流向、申请时的IP地址、绑定的手机设备,最后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利兹那个学生公寓里的刘莉和余万青。 上门搜查的时候,警察当场就搜出了一堆银行卡、假身份证明、插着十几张手机卡的适配器,还有他们研究列车晚点规律的记录,连电脑里存的筛选晚点线路的资料都没藏住,证据链完整得没法抵赖。 到了法庭上,俩人只能认罪。英国的法律不管你是不是钻系统漏洞,只要你主观上就是想骗人钱,并且真的骗到了,就算诈骗。法官说他俩明明清楚系统有弱点,还特意造假身份、开假账户来掩盖,是有预谋的犯罪,必须重罚。 最后刘莉因为是主谋,操作最多、拿钱最多,被判了30个月监禁,也就是两年半;余万青因为角色次要,操作次数少,加上之前已经被羁押了一段时间,判了17周监禁,判决下来就直接放了,但俩人都得把骗来的钱全额退回去,而且这辈子都留下了犯罪记录。 其实这事儿根本不是系统的错,是他俩把别人的信任当傻子。铁路公司搞赔偿是出于善意,相信乘客不会故意撒谎,结果这份善意被他们当成了牟利的工具。 就算系统真有漏洞,也不能拿着漏洞当“赚钱捷径”,法律可不认什么“钻空子”的说法,只要碰了不该碰的钱,就得付出代价。 这俩本来是留学生,好好读书就能有前程,结果把聪明用错了地方,一辈子都背着案底,真是得不偿失。说到底,不管在哪个国家,守规矩都是最基本的,再大的空子也不能钻,不然早晚得栽跟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