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会发一个关于零跑D19的技术解读。首先这次有点容易混淆的,是D19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用了不一样的电芯方案。宣传提到的【宁德时代全新技术】、【磷铁三元混合电芯】是115kWh的纯电版本上用的,80度电的增城版本并没有用到混合电芯。发布会上没有非常明确这点,但是PPT上写的都是没问题的。所有和增程相关的页面,没有放混合电芯相关字样。我看很多看通稿发文章的账号,都写错了。
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发布了双核电芯,但他们本质都是,在一个电池包里,混装两种材料的电芯。来实现比如说更好的低温性能,SOC估算精度等等。这次宁德抛的大招,是在一颗电芯内的正极材料里,同时拥有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是真正意义上电芯内部正极材料的掺杂。也不是磷酸锰铁锂M3P。我从宁德内部拿到了一些资料,当然也是比较笼统的,没有具体的画面。网上找到几篇大牛相关的文章,但总体来说,零跑和宁德时代都有一些,既跃跃欲试,又讳莫如深的感觉。我尝试抛砖引玉汇总一下——
这次,正极极片上像夹心饼干一样叠加了集流体、第一涂层、第二涂层。下面的第一涂层,是高镍NCM三元,承担高能量密度任务,据说表面可能还包覆了一层极薄的导电层(如碳材料),以优化导电性。否则这种夹心饼干形式,内阻可能会有问题。上面的第二涂层:主要承担长循环寿命安全,还有成本,使用LFP材料。
这次电解液方面采用“选择性成膜添加剂“,能定向定点吸附成膜。两种材料对电压、正负极成膜有不同的要求,通过这种能够「自主选择」的材料,生成相应匹配的SEI膜。两种材料电压是不一样的,这种物理分层结构,相当于把两种材料串联,而不是并联,避免NCM和LFP材料颗粒的直接接触,结果工作电压平台不同,导致不能手拉手充电放电,结果“过充”或者“过放”的问题。具体两种材料的配比,根据最终能量密度提升18.5%来看,有人猜测两种材料的质量比估计在 2:8或者3:7的比例。
总体来说,两种体系材料在界面相互混合,会有比较麻烦的负反应和产气问题。具体如何控制,确保震动颠簸高低温冲击几十万公里,都能确保寿命。这个还是要等官方披露更进一步的信息。新能源大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