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蒋万安的手腕真不是一般的厉害,上午还在那跟郑丽文握手的通稿,下午就直接坐到郑丽文的对面,动作之快,力度之猛,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时蒋万安的处境很复杂,他面临的不是简单的二选一,而是涉及公众形象、选民基础和党内人情关系的复杂问题。 他之前通过推进捷运建设、修建社会保障性住房等实际工作,在台北市赢得了超过四成中间选民的支持,这些选民都不喜欢激烈的党派斗争。 但党内有两股力量,把他往不同的方向拉,一边是国民党的资深人物郝龙斌,他在蒋万安竞选市长时,帮着介绍了工商界的资源,现在他的选举支持率只有21.3%,正想借着之前的人情,改善自己落后的选情。 另一边是主张改革的郑丽文,她得到了“黄复兴党部”和赵少康“战斗蓝”势力的支持,选情最好的时候支持率达到了49.1%。 对蒋万安来说,不管明确支持哪一方,都可能疏远另一股重要力量,还会破坏自己一直以来的务实形象。 面对这个难题,蒋万安没有回避,而是主动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通过安排公开场合的互动,改变了事件的性质。 上午他和郑丽文的握手,是在一场讨论“老年福利”的公务会议上,当时还有民政局长和多位议员在场。 这次公开的工作接触,被官方报道定义为“市长和各界人士一起商量民生问题”,去掉了可能存在的派系斗争色彩。 这样做既向郑丽文背后的基层力量表达了善意,也向外界说清楚了他专注于市政工作、不参与党内选举的立场。 下午的安排更能体现他的用心,蒋万安召集了一场跨县市的工作会议,邀请了新北市长侯友宜、前行政院长张善政等地方重要官员,在这场会议上,郑丽文被安排坐在蒋万安对面,看起来像是一种对峙。 但蒋万安把这个场景的性质提升了一层,会议的议题集中在跨市捷运建设、农产品销售等具体的地方合作事项上。 这样一来,这个场面就不再是派系候选人之间的较量,而是地方官员之间的工作交流,蒋万安也从一个被动面临考验的人,变成了主导区域合作议题的人。 在这场精心安排的会议中,蒋万安的说话方式也体现了他的智慧,他全程没有评价郝龙斌或郑丽文个人,却在讨论中提出了一个标准:“以后国民党的带头人,得了解地方的情况,不能让上层和基层脱节。” 这句话起到了多重效果:既含蓄地指出了郝龙斌被认为脱离基层的问题,又因为是作为普遍标准提出的,让郝龙斌无法公开反驳;同时,这也没有否定郑丽文呼吁的改革,甚至和她反对官僚主义的主张有相通之处。 通过提出“接地气、干实事”的领导力标准,蒋万安悄悄把自己和侯友宜等专注地方治理的中生代政治人物,塑造成了更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人选。 最终他不仅顺利走出了困境,还巩固了自己实干的形象,赢得了各方的认可,这也证明了在现代政治中,最有效的权力运作,有时候恰恰是以纯粹的公务形式出现的。 信源:闽南网 国民党党魁选举投票前,蒋万安低调跑台南引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