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国际社会必须意识到,中国不会向西方的规范靠拢,而是会探索属

烟雨评社 2025-10-28 16:56:06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国际社会必须意识到,中国不会向西方的规范靠拢,而是会探索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不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而是已经崛起的强国。” 当西方精英们仍沉浸在“历史终结论”的旧梦时,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用一场石破天惊的专访,向世界抛出了一份无可辩驳的现实诊断书。在与《金融时报》主编鲁拉·哈拉夫的对话中,这位素有“亚洲理性之声”之称的政治家,毫不客气地撕下了国际社会最后一块遮羞布。 黄循财的判断,首先扎根在实打实的经济与科技图景里。中国连续多年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常年维持在 30% 左右,这个数字比不少主要经济体加起来还高。 更关键的是发展质量的跃升,以前说起中国制造业,可能还绕不开 “代加工”,现在在 5G 通信、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就拿新能源汽车来说,比亚迪的全球销量在 2024 年继续领跑,海外工厂从泰国开到了匈牙利,这种产业出海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带着完整的技术标准和供应链体系。 华为在 5G 领域的专利数量占全球近 20%,即便面临外部限制,依然在推进 6G 技术研发,这些都成了中国科技实力的鲜活注脚。 这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还体现在对全球治理的参与方式上。西方传统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殖民与霸权,但中国的路径完全不同。 从 “一带一路” 倡议提出到现在,已经有 150 多个国家参与其中,东南亚的中老铁路就是典型例子,这条铁路不仅让老挝从 “陆锁国” 变成 “陆联国”,更带动了沿线的物流和产业发展。 中国推动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短短几年就有 100 多个成员国,为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提供了新的资金选择。 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光伏组件和新能源技术支持,这些行动都在践行 “共商共建共享” 的理念,和传统霸权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加坡能有这样的认知,和两国紧密的务实合作分不开。2024 年中新双边贸易额突破了 1000 亿美元,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 双方的合作早就超越了简单的商品交换,在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之后,又在重庆启动了国际物流枢纽项目,把新加坡的管理经验和中国的市场规模深度结合。 新加坡作为东盟重要成员,更是见证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升级,在 RCEP 框架下,中国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准入,帮助区域产业链保持稳定,这种互利共赢的模式让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国际上对中国的认知虽有分歧,部分西方舆论仍习惯用传统大国崛起的逻辑担忧所谓 “地缘影响”,但中国始终在践行 “和平崛起” 的承诺。 处理周边领土争议时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区域合作时秉持互利共赢,这些都不是空洞的口号。黄循财的表态,其实也折射出一种全球共识的转变:世界正在从争论 “中国是否会崛起”,转向思考 “如何与已经崛起的中国共处”。 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用几十年发展打破了 “现代化 = 西方化” 的迷思,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参照。 就像新加坡在大国博弈中走出了自己的平衡之路,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也证明,国家发展没有固定模板,关键是找到适合自身的路径。随着中美竞争态势的变化,新加坡这样的国家更清楚,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推动务实合作,才是顺应时代的选择。 对西方国家而言,真正的对华政策辩论,应该从“如何应对崛起”转向“如何与一个已崛起的大国共存”。这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一场静悄悄但深刻的认知革命,已经开始,谁先接受现实,谁才能掌握下一个时代的主动权。 信源:新浪财经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