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城一酸菜企业员工在腌渍池作业时全程抽烟,还随口向酸菜池中吐痰,视频曝光后引

笔尖下说法 2025-10-28 06:08:15

辽宁兴城一酸菜企业员工在腌渍池作业时全程抽烟,还随口向酸菜池中吐痰,视频曝光后引发全网愤慨。兴城市监局连夜调查,扣押全部涉事酸菜并将销毁,涉事企业正接受调查,承诺依法严惩责任人。目前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事件聚焦食品安全底线问题。本文拆解事件细节,解析企业违法点,梳理网友争议,带你看清食品安全背后的法律与道德红线。 一、恶心一幕曝光:酸菜池成“烟灰缸+痰盂”,网友直呼养胃 最近辽宁网友发布的一段视频,让不少人看完直呼“再也不想吃酸菜了”。 视频里,一家酸菜企业的生产车间内,一名男子站在满是酸菜的腌渍池里,手里拿着钢叉翻动、铲运酸菜。可让人反胃的是,他嘴里叼着烟,全程吞云吐雾,抽完还直接对着池子里的酸菜随口吐痰,动作自然得仿佛在做一件平常事。 这段视频一传到网上,瞬间炸了锅。网友们怒不可遏:“这哪是生产食品,分明是在制造‘垃圾’!”“抽烟吐痰的地方腌出来的酸菜,谁敢吃啊?想想都觉得恶心!”还有网友调侃:“这酸菜自带‘烟味+痰味’,厂家是想给消费者加‘特色调料’吗?” 事件发酵后,10月26日晚,兴城市监局连夜行动,27日发布通报确认此事,明确涉事批次酸菜已全部扣押,没有流入市场,后续将按规程销毁,同时正对涉事企业展开深入调查,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也已介入,市级领导抵达现场督办。 二、法律拆解:员工恶心操作,企业要担啥重罪? 很多人关心,员工的这种行为,除了道德谴责,法律上会怎么罚?企业又要付出啥代价?咱们把法律条款和实际情况说清楚: 1. 企业违反食品安全法,实锤违法!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33条,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业人员要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在生产场所从事影响食品安全的行为。 员工在酸菜池抽烟、吐痰,明显违反了“保持食品生产环境清洁”和“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属于典型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而企业作为责任主体,没有尽到管理义务,放任员工违规操作,更是难辞其咎。 2. 处罚力度不小:罚款、停业,甚至吊销执照!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126条,食品生产企业有此类违法行为,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结合这次事件的恶劣影响——视频引发全网关注,严重损害消费者信任,涉事企业大概率会被从重处罚,不仅要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被责令停业整顿。如果调查中发现企业还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处罚会更重。 3. 员工也要担责,饭碗可能不保! 员工的个人行为,虽然主要责任在企业,但他本人也需要承担相应后果。根据企业规章制度,这种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操作的行为,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其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简单说,员工的一个“恶心操作”,不仅可能让自己丢了工作,还会让企业面临巨额罚款和停业风险,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网友吵翻了:销毁酸菜就够了?必须查到底! 事件曝光后,评论区的怒火根本停不下来,大家的观点主要集中在这几点: 坚决严惩派:“光销毁酸菜不够!必须重罚企业,让它付出惨痛代价,给其他食品企业提个醒!”“员工也太没职业道德了,把消费者的健康当儿戏,必须把他列入行业黑名单,永远不能从事食品行业!” 质疑监管派:“员工在池子里抽烟吐痰,难道企业管理人员看不到吗?监管部门平时是怎么检查的?是不是存在监管漏洞?”“希望这次别只是‘罚钱了事’,要深挖背后的问题,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情况。” 担忧安全派:“想想平时吃的酸菜、泡菜,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隐形问题’!食品企业的底线到底在哪?”“以后买加工食品可得擦亮眼睛,尽量选大品牌,小作坊的东西真不敢碰了。” 结论:酸菜池里的一口痰,吐碎了谁的信任? 辽宁这起酸菜企业的恶心操作,看似是单个员工的违规行为,实则暴露了部分食品企业的管理漏洞和食品安全意识的缺失。一口痰、一支烟,不仅污染了池子里的酸菜,更透支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 目前涉事酸菜已被扣押销毁,算是及时止损,但后续的调查和处罚必须跟上。只有对违法企业“零容忍”,从重处罚,才能倒逼食品企业守住底线;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日常巡查,堵住漏洞,不让“问题食品”有流入市场的机会。 最后想问大家:你平时喜欢吃酸菜等发酵食品吗?经历过类似的食品安全“踩坑”事件吗?你觉得除了处罚企业,还能怎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85

用户10xxx85

2
2025-10-28 10:35

要公布企业名称,要公布产品销售地,要公布进货企业名单

猜你喜欢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