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一旦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就会成为儿女的负担。不管儿女对你的态度如何,你必须要承认那个时候就是一个负担的事实。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孝道?就是因为孝道太稀缺了,很多人需要承担父母这个负担的时候,心里就不情愿了。有些人惦记着父母曾经的恩情,给父母养老送终。有些人狼心狗肺,彻底抛弃了肩头的责任,让风烛残年的父母自生自灭。 这样的现实虽然残酷,但却让人无法回避。很多人年轻时辛苦操劳,攒下的积蓄原本是为了给自己养老。然而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若是儿女心术不正或面对压力过大,这些钱往往就不是老人的保障,而是儿女眼中的“遗产”。那时,老人的生命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一串数字,一份财物的交换。当老人拿不出钱或者丧失对财产的控制权,掌握他们命运的就不再是自己,而是那些动辄翻脸的晚辈。 钱,这个东西是真正的试金石。有钱的时候,你就是家里被恭维的中心,人人都会争着和你亲近。你住院了,儿女定会把最好的医院和医护队伍安排上;你生日到了,他们会拎着礼物来庆祝,还会亲手为你点上一块生日蛋糕。然而一旦你老去,不再有能力赚钱,也没法从积蓄中为他们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态度就会渐渐变化。你的一通电话,可能换来的不是温暖关怀,而是敷衍应付。你生病需要照顾时,他们甚至会互相推脱,说自己工作太忙或者家庭压力大。 那,人到晚年,到底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好好活着呢?答案也许很简单: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别人。善待自己的身体就是善待你的未来,只有你身体健康的时候,你才不会忽然变成别人的“重担”。有一笔属于自己的退休储蓄,则会给你更多的选择。你可以自己找看护,可以自己住养老院,甚至可以自己安排生活,不必完全依赖于儿女,也能避免陷入财务纠纷中的尴尬。 有人可能会说,子女都是你一手养大的,为什么到了老了却不能依靠他们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单单与家庭情感有关,更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现代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有房贷车贷,还有子女的教育费用,他们自己的负担就已经非常重。对他们来说,老人的需求就成了额外的压力。有些人会尽力承担,但也有一些人会因为逼不得已而疏远父母。这不是能否孝顺的问题,而是很多时候他们真的“力不从心”。 当每个人都在现实中疲于奔命时,那个所谓的“孝道”就变得格外珍贵了。真正孝顺的儿女,总是愿意用心对待父母,把他们的难处看作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然而这样的例子在当今社会中却往往是少数。老人最需要的不单是子女的孝顺,更是一个能够自我保障的晚年生活模式。你可以不凡事指望儿女,但你不能没有退路。当健康和钱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你才不会沦为他人的谈判筹码。 麦怕胎里旱,人怕老来穷。这句话道破了人生的一个真谛:维系晚年的独立,是老人最需要结合自身现实去努力的目标。可能有人觉得在自己年老时,儿女不管自己是天理难容,但多想一步,这种期待本身就充满风险。与其抱怨那些“狼心狗肺”的人,不如提前调整思路。老年人要学会接受一个事实:孩子给予的关心有时候是有限的,而真正让老人活得有尊严的,永远是老人自己的储备与心态。 从现在开始,锻炼好身体,规划好财务,别让自己的晚年沦为别人讨论的“遗产”。唯有拥有健康和稳固的底层保障,你才能不用看任何人脸色,平平稳稳地度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而对于那些真正孝顺的儿女,请珍惜,他们是上天送给你的一份礼物,让你在这复杂的尘世间还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