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一众欧盟领导人的面,马克龙撂下狠话:“中国再不放开稀土出口管制,欧盟忍无可忍,就该启动‘核选项’了。” 马克龙这狠话听着挺吓人,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虚张声势,欧盟那所谓的“核选项”根本就是个纸老虎,真要按下去先疼的是他们自己。 先说那个被吹成“贸易核弹”的《反胁迫工具法案》,听着挺唬人,其实2023年底才生效,当初搞这东西根本不是针对中国的,是特朗普当美国总统的时候老给欧盟加关税,欧盟怕了才琢磨出这么个玩意儿,想给自己壮壮胆。 结果现在倒好,转头就想拿这工具对付中国,说白了就是看中国稀土管得严了,自己急眼了。 这法案规定的那些反制措施,比如提高进口关税、吊销进出口许可证、不让参与公开招标什么的,看着条款挺多,可自个儿生效这么久,一次都没真用过,连当初特朗普欺负他们的时候都没敢拿出来,现在对着中国喊要用,谁信啊? 再说中国的稀土管制,这哪是什么“经济胁迫”?稀土这东西挖起来污染大,炼的时候更伤环境,中国以前为了给全球供货,自己的土地和水源都遭了不少罪,现在加强管制不过是想保护资源、治理污染,合情合理。 而且稀土不是普通石头,不管是电动车电池还是国防装备,都离不了这东西,中国控制着全球九成以上的冶炼加工,不是咱们故意垄断,是这行业又苦又累还污染,别的国家不愿意干。 欧盟自己呢?92%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自家的加工工厂最早也得2028年才能投产,现在跟中国闹僵,这不就是自断生路吗? 马克龙在欧盟峰会上喊得那么凶,说什么“忍无可忍”,其实就是国内日子不好过,想找个由头转移矛盾。 他第二任期的支持率都跌到17%了,街头抗议就没断过,主推的退休改革也卡着不动,国会里自己人都没多少席位,政策根本推不动。 这种时候把矛头指向中国,喊几句强硬口号,既能在欧盟内部刷存在感,又能骗骗国内选民,简直是把政治投机玩明白了。 可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法国的汽车、航空这些支柱产业,哪样离得了中国市场和中国稀土?真要是启动那个“核选项”,最先倒霉的就是法国企业,他也就是赌一把,拿虚张声势换点政治资本。 再看德国总理默茨那表态,说讨论过但没人敢拍板,这话才实在。德国的宝马、大众这些车企,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常年都在20%以上,大众一家每月就得从中国进口2000吨稀土永磁材料,没这东西,他们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都转不起来。 真要是跟着马克龙硬来,德国汽车业就得首当其冲被砸饭碗,默茨敢拍板才怪,不光德国,欧盟内部早就吵翻了,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就说跟中国对抗没好处,要谈合作不是谈威胁;波兰、捷克那些东欧国家倒是跟着起哄,其实就是想讨好美国,可他们自己也没少从中国占便宜。 这种各怀鬼胎的状态,怎么可能真达成一致?最后把皮球踢给欧盟委员会,不过是想找个背锅的,真出了事没人愿意担责任。 更有意思的是,这“贸易核弹”从来就没实战过,之前特朗普加关税的时候,欧盟也天天放风说要用,结果还不是不了了之。 为啥?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贸易战从来都是两败俱伤。就像高盛说的,全球稀土市场才60亿美元,可要是供应断了10%,就得造成1500亿美元的损失,这账谁都会算。 而且中国手里的反制筹码可不少,之前欧盟制裁中国企业,咱们就对法国白兰地征反倾销税,结果他们对华出口直接暴跌60%,多少酒庄都快扛不住了。 后来又调查欧盟葡萄酒,意大利、西班牙那些酒企赶紧跑来承诺价格,就怕丢了中国市场。立陶宛之前跟着起哄,两家银行直接被反制,当月净利润就跌了62%,这些教训欧盟不可能忘了。 现在欧盟一边对中国的钢制履带鞋、自行车这些产品加税设限,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这种“一边依赖一边打压”的操作简直是自欺欺人。 德国有家挖掘机厂商算过,就因为钢制履带鞋涨价,单台机器成本多了1.2万欧元,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因为这里供应链全、成本还低。 欧盟天天喊“战略自主”,可实际行动却是跟着美国搞限制,结果把自己逼到两难的地步。 说到底,马克龙的狠话就是一场政治表演,欧盟的“核选项”也就是个吓唬人的摆设,真要启动法案,先疼的是欧盟自己的企业和经济,这种赔本买卖他们根本不敢做。欧盟内部的分歧摆那儿,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摆那儿,最后大概率还是得回到谈判桌前。 毕竟贸易合作不是过家家,拿“核选项”当儿戏,最后只会砸了自己的脚。这世上哪有只想着占便宜、不想承担风险的道理? 中国管制稀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资源和环境,天经地义,欧盟要是真聪明,就该好好坐下来谈,而不是喊些没用的狠话。 信息来源:马克龙急得跳脚:真没招,欧盟就对中国启动"核选项"·观察者网·2025年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