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去世8年,赫鲁晓夫就下了一道密令,将其遗体迁出公墓。斯大林估计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的遗体会被生前看似最为忠诚的赫鲁晓夫给移出了水晶棺之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从落后国家变成超级大国,但他靠高压手段维持统治,造成无数人命损失。他的政策让工业飞速发展,却也带来农业崩溃和大规模镇压。战后,他推动核武器研发,使苏联成为核大国,但同时加剧冷战紧张。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到处是他的画像和雕像,民众被教育视他为父亲般人物。但他的统治也埋下党内不满种子,许多人私下怨恨他的暴行。死后,苏联高层开始反思他的遗产,这为后来去斯大林化铺路。 尼基塔·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在乌克兰矿工家庭,早年当管道工,识字不多。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内战时当红军政委。1920年代进党校学习,逐步升迁。1930年代调到莫斯科,当市委书记,监督地铁和工业项目。二战中,他回乌克兰组织游击队,在哈尔科夫战役指挥防御,虽损失惨重但积累经验。战后重掌乌克兰共产党,推动农业恢复。斯大林死后,他参与权力斗争,打败贝利亚等对手,1953年当上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58年兼任部长会议主席,开始国内改革,如扩大农业和建住房。外交上,他访美推动和平共处,但也卷入古巴导弹危机。他的领导风格强调集体决策,却也引发党内矛盾。 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去斯大林化,放松部分管制,释放劳改营囚犯,改善民生。但他也继承苏联体系,继续集体农庄模式。他的改革让民众生活稍好转,却没触及根本问题。1964年,他被免职,退休后写回忆录,1971年心脏病去世。他的时代标志苏联从极端高压转向相对温和,但也暴露党内派系斗争。 1953年斯大林去世,苏联全国哀悼,他的崇拜达到高峰。当局决定防腐遗体,安放在红场列宁墓水晶棺中,与列宁并列。墓碑刻上两人名字,供民众瞻仰。这反映当时对他的高度评价。但仅过几年,风向变了。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秘密讲话,揭露斯大林的专断和暴行,如大清洗和非法处决。这讲话震惊党内,标志去斯大林化开始。讲话虽秘密,却传开,引发苏联社会反思斯大林时代。 秘密讲话后,苏联释放数百万劳改犯,平反许多冤案。赫鲁晓夫推动改革,减轻恐怖氛围,但也引发混乱。有些人欢迎变化,有些人觉得动摇基础。去斯大林化不彻底,赫鲁晓夫自己也参与过斯大林时期镇压,没完全清算过去。这政策让苏联稍松口气,却也埋下未来不稳因素。 到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时,去斯大林化深化。列宁格勒州书记斯皮里多诺夫提议移出斯大林遗体,与会者全赞同。赫鲁晓夫下密令,由克格勃第九局局长扎哈罗夫执行。10月31日夜,士兵打开水晶棺,取出遗体,换掉军装金扣子为铜扣,移入普通木棺,埋在克里姆林宫墙下。整个过程一小时,官方没解释,只在大会上提过。这举动象征抹除斯大林荣誉。 迁出遗体后,墓碑去掉斯大林名字,红场恢复平静。这事瞒不住,渐渐传开。民众反应复杂,有些人震惊,有些人支持,认为该结束崇拜。党内许多人守口如瓶,直到赫鲁晓夫下台后才公开回忆。这事件标志去斯大林化高峰,赫鲁晓夫借此巩固权力,调整历史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