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关键矿产对抗中国太晚了 美国智库网站『国家利益』 10月23日

妮妮说世界 2025-10-26 16:58:56

美国智库:关键矿产对抗中国太晚了 美国智库网站『国家利益』 10 月 23 日刊登了题为「美国智库网站『国家利益』 10 月 23 日刊登了题为「无所作为的代价:对抗中国在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的文章,作者:Greg Pollock 和 Joshua Busby。现将文章摘译如下: 虽然现在对抗中国在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还为时不晚,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机会正在迅速消失。 在有关国家安全威胁的公开活动中,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 – 这无疑反映了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惨痛后果 – 是:我们是否了解足够多的信息,可以采取行动?换句话说,我们对威胁的理解是否足够成熟,足以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并证明将稀缺的资源配置到威胁上,而不是其他竞争性问题? 尽管有伊拉克的例子,但鉴于我们都曾在五角大楼工作多年,我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大的危险不在于缺乏足够的知识而采取行动,而在于尽管有充分的警告却未能采取行动。现代历史表明,国家安全领域屡屡失败的原因与其说是误解,不如说是拖延 – 一种集体倾向,即推迟艰难的选择,直到情况迫使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很少有当代例子比美国及其盟友长期以来公认的脆弱性更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动态,即中国在关键矿产和稀土元素(REE)开采和加工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岌岌可危。 近二十年来,分析人士、行业领袖和政府官员都明白,北京对这些材料开采和加工的近乎垄断构成了战略风险。从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到风力涡轮机和 F-35 战斗机,几乎所有现代生活的核心先进技术都依赖于关键矿产。中国对这些材料的掌控并非源于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而是深思熟虑的产业政策、持续的国家补贴以及中国对环境的放任态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系统性地将竞争对手赶出了全球市场。 到 2010 年,中国控制了全球 99% 的稀土元素产量,并开始尝试利用其市场地位作为地缘政治筹码。 数十年来自满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目前已加强对稀土、石墨阳极和关键电池材料的出口管制,表明其意图将经济依赖作为治国方略的工具。美国及其盟友现在发现自己再次陷入困境,不得不再次采取应对措施,出台各自的出口限制措施,宣布为采矿项目提供新的资金,并急于为刚刚起步的关键矿产联盟注入活力。这些措施虽然方向正确,但迄今为止都是被动的、碎片化的,而且大多只是象征性的 – 更像是一堆政策姿态的拼凑,而非一个连贯的战略。如果不解决支撑中国主导地位的加工瓶颈,西方将永远处于守势。 即使美国正在推行更强有力的去风险战略,也需要承认,短期内在这一领域与中国脱钩是不现实的。日本的经验具有启发意义。为此,美国领导人应该考虑如何应对与中国在贸易问题上的升级。两国应该就出口限制问题采取类似于军备控制的措施,限制此类政策的实施范围。这将避免经济"硬着陆",避免强制脱钩给两国带来灾难性的经济后果。 1940 年 9 月,当富兰克林·罗斯福考虑美国是否应支持英国抵御闪电战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评论道:"整个战争失败史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太晚了"。经济安全也是如此。 多年来,西方国家目睹中国有条不紊地建立优势,如今这种优势有可能成为永久的筹码。正如 1940 年一样,现在做出反应或许还不算太晚 – 但已经很接近了。挑战不在于我们缺乏对威胁的了解,而在于我们长期以来了解得太多,却行动太少。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妮妮说世界

妮妮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