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捧着手机咯咯笑,屏幕里动画人物满嘴粗话,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这些精心包装的舶来品,悄悄渗进孩子的日常。打着娱乐的幌子,内里却塞满了扭曲的价值观和暴力低俗。有的动画配音被恶意篡改,经典儿歌歌词遭粗俗替换。连一些儿童读物也未能幸免,把骚扰美化成坚持,将错误的历史常识传递给小读者。 这种温水煮蛙式的侵蚀,目标直指青少年的认知。它不像明刀明枪那般直接,却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一代人的精神血脉。等到某些被洗脑的年轻人成为街头骚乱的主力,才惊觉文化防线的失守,代价太过沉重。 文化这面旗帜,握在谁手里,往往就决定了下一代看向哪个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