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工程兵装备大升级,俄乌的经验,让中国完全吃透了! 10月22日咱们央妈军

鹏天云光 2025-10-25 17:53:46

解放军工程兵装备大升级,俄乌的经验,让中国完全吃透了! 10月22日咱们央妈军事频道的那档节目里,大八轮装甲运兵车的新模样特别显眼,不仅加装了顶棚,还增加了新的伪装元素,这都是咱们在俄乌战场上看出来的经验。 就说这个顶棚,俄乌打了这么久,无人机早就成了战场常客,不管是俄军的“神风”无人机还是乌军的“柳叶刀”,专挑装甲车上的薄弱地方打。 去年库尔斯克地区就出过事,俄军无人机盯上一辆没顶棚的乌军装甲车,虽说藏在树林里,还是被侦察无人机找到,随后派来自杀式无人机直接炸穿了车顶,车里的人根本没地方躲。 前线士兵们也想出过土办法,俄军给坦克焊上铁格栅,能让来袭的弹药在车顶外爆炸,可那都是临时拼凑的。 咱们解放军直接给大八轮装了固定的装甲顶棚,还悄悄加了类似俄军反应装甲的小铁盒,里面的炸药能炸碎导弹的攻击射流,不管是无人机扔的炸弹还是反坦克导弹,都别想轻易穿透车顶,这比俄乌士兵的土办法结实多了。 还有那些新添的伪装元素,这更是把俄乌的经验嚼透了。之前俄乌两军都在伪装上栽过跟头,扎波罗热的开阔地里,乌军的工程车涂着单一的沼泽色,老远就被俄军无人机发现,扫雷犁被炸得稀烂,士兵们只能躲在车后不敢动。 俄军一开始用的伪装网也不行,遇到带热成像的先进无人机就露馅,连T-90坦克都被盯上过。 到后来他们搞出“变色龙”涂层,据说能躲掉九成的普通无人机侦查,可遇上带神经网络识别的高端无人机还是没用,炮管、履带印这些细节藏不住。 咱们解放军的新伪装就考虑得更周全,大八轮上的伪装不是简单涂颜料,而是铺了类似MTK-4导电网的材料,既能跟着塞北草原的黄褐底色变颜色,还能降低热辐射,连雷达都不容易扫到。 这就比俄乌的办法高明,不管是敌人用眼睛看的普通无人机,还是靠雷达和红外探测的先进型号,想找到藏在草原里的大八轮都难多了。 工程兵的任务不光是运兵,还得搞布雷、扫雷这些作战保障,俄乌战场早就证明,没防护的工程装备就是活靶子。 俄军的“耕作”布雷系统虽然厉害,但搭载它的卡玛兹卡车一点防护没有,遇上无人机就得歇菜。 乌军更惨,反攻时缺扫雷装备,好不容易拿到的西方扫雷车连个顶棚都没有,在扎波罗热的开阔地里,刚开出去就被俄军炮火摧毁,扫雷兵根本不敢靠前。 咱们的大八轮本身就是装甲底盘,现在加了顶棚和伪装,既能像俄军布雷车那样拉着设备去布防,又能载着扫雷兵和工具往前冲,就算遇上无人机侦查,要么看不见,要么看见了也炸不穿,比俄乌的工程装备实用多了。 还有个细节能看出咱们吃透了经验,俄乌两军的伪装要么偏重于躲光学侦查,要么只能防雷达,咱们是把两种功能捏到了一起。 俄军的Nakidka伪装系统曾被乌军缴获过,缺点就是功能单一,遇上多波段侦查就没用。乌军的充气诱饵虽然能骗“柳叶刀”,但没法跟着部队机动。 咱们的大八轮带着动态伪装跑起来,既能融入环境,又能屏蔽雷达信号,相当于把伪装和机动性结合在了一起,这是俄乌到现在都没完全解决的问题。 塞北草原的地形和俄乌的东欧平原很像,都是无遮无拦的地方,工程兵部队在这演练,就是要检验这些升级在实战环境里好不好使。 以前俄乌士兵得自己动手改装备,焊格栅、挂伪装网,既费时间又不专业,咱们直接在工厂里就把这些实战需求做进了装备里,出厂就是能打仗的状态。 这可不是简单抄作业,而是把别人用血换来的经验消化透了,再变成更适合咱们的装备优势。 现在的大八轮,顶着能防无人机的顶棚,披着能躲侦查的伪装,拉着工程兵和装备在战场上跑,不管是布雷设障还是抢修道路,都能少受敌人的攻击。 这些变化看着不起眼,却实在地提升了战斗力,这就是把俄乌战场的教训变成了咱们自己的装备底气,也难怪说解放军完全吃透了那些实战经验。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56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