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政坛二三号人物“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否决国会决议,亲美派与亲华派已斗成一

菲菲谈国际 2025-10-25 14:48:54

蒙古政坛二三号人物“同归于尽”,总统被迫出手否决国会决议,亲美派与亲华派已斗成一团!

蒙古国政坛风云突变,10月17日,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表决通过了罢免总理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职务的决议,然而仅仅三天后,10月20日,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便全面否决了这一决议。

总统办公厅主任阿勒坦呼亚格·乌依勒斯图格勒德表示,大呼拉尔会议表决通过罢免总理职务的决议时,投票方式和出席人数计算方式出现了错误。

这一否决依据的是蒙古国相关法律法规,即总统可以部分或全面否决国家大呼拉尔通过的法律和其他决定,若经讨论后,出席并参加投票的国家大呼拉尔委员中有三分之二或以上不接受总统的否决,则相关法律或决定继续有效。

此次事件的背后,是蒙古国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与外交政策分歧。前任总理欧云额尔登因贪腐与资源分配争议下台后,执政的蒙古人民党内的亲美派、亲中派、改革派三股势力各不相让,最终推出了看似中立的赞丹沙塔尔担任总理。

然而赞丹沙塔尔上台后,公开主张强化与中国的经济连结,推动中蒙俄走廊与基建计划。这一举措本是基于蒙古国经济依赖矿产出口,九成出口仰赖中国口岸与铁路的现实情况,却没想到引发了亲美派的强烈不满。

赞丹沙塔尔缺乏群众支持和派系后盾,其政权根基不稳,这也使得他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呼日勒苏赫出手否决罢免决议,并非单纯因为他支持赞丹沙塔尔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这场内斗已经引发了政坛的混乱。

如果任由亲美派和亲中派继续争斗下去,在野党可能会趁机壮大势力,这将对整个蒙古国内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亲美派的利益也会受到更严重的损害。

不过,总统的这一否决只是暂时缓和了局面,蒙古国的政治博弈远未结束。根据规定,如果议会三分之二的议员不接受总统的否决,罢免决议仍可生效。这意味着赞丹沙塔尔的政治命运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未来,蒙古国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继续深化与中俄的合作,还是重新倾向于“第三邻国”战略,仍然有待观察。这场政治风波不仅影响着蒙古国的政局走向,也对中俄蒙三国的合作格局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无论如何,蒙古国最终的选择都应该基于自身的国家利益,在经济发展与政治平衡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0 阅读:50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