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

墨韵兰亭 2025-10-25 13:57:12

为什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了,但外贸企业却还一批又一批地倒闭?这么说吧,大量外贸企业倒闭,实际上正是我们正在把西方的工业挤出市场的证明。   2024年咱们出口的数据里,有俩事儿特别显眼。一个是像汽车、家电、集成电路这些“值钱的硬货”成了主力,光汽车就卖出去641万辆,比2020年翻了好几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全世界每10辆里有6辆是咱们的,直接卖到奔驰、宝马老家欧洲去了。   另一个是老产品也变“金贵”了,比如空调、冰箱这些白色家电,出口额连续四年都超千亿美元,就连洗衣机都换成大容积的滚筒款了,10公斤以上的型号出口占比都到34%,空调还加了智能控温。这早不是以前“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时代了,现在咱们是用值钱的产品重新定全球贸易的规矩。   这种变化直接导致的就是那些没技术含量的外贸企业扛不住了。就像智能手机普及后,传呼机工厂肯定活不下去一样,那些靠卖低价、帮别人贴牌的服装、玩具厂,现在既要面对环保成本涨、工人工资涨,还要应付欧美搞的碳关税,根本撑不住。2024年广东、浙江不少企业倒闭,其实就是老的产能被新的动能给替掉了,这是升级过程中难免的疼。   更重要的是,咱们出口这么猛,正在改全球产业的格局。拿汽车来说,2024年咱们的车企在欧洲卖得特别好,比亚迪的纯电动车比丰田卖得多,奇瑞在中东市场份额前三。这冲击力就跟当年日本汽车冲美国底特律一样,逼着德国、美国的汽车巨头赶紧搞电动化。   同时,咱们的汽车零件企业也在变强,比如宁德时代的电池、大疆的车载无人机,欧美车企想不用都不行,咱们慢慢有了话语权。家电领域也一样,海尔在欧洲卖的定制冰箱、西门子在东南亚卖的智能空调,其实都是咱们的技术标准用到全球,以前咱们跟着别人学技术,现在咱们也能定规矩了。   面对这种升级,咱们的企业也没闲着。大公司比如比亚迪去泰国建厂造电动车,格力去巴西搞空调研发,这种“在当地生产、卖全球”的模式,既能躲开贸易壁垒,还能更好融入当地市场。   小公司也有办法,比如浙江的小家电企业,靠跨境电商把定制的智能马桶盖、空气炸锅卖到欧洲;江苏的光伏企业靠技术创新,在西班牙、澳大利亚这些地方比欧美同行卖得好。政府也帮忙,2024年搞的“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拉了万亿级的消费;给跨境电商减税,让小公司也能做全球生意;还补贴高端制造业的研发,让技术更新更快。   所以说,贸易顺差变大但企业倒闭,这不是中国经济有问题,而是产业升级必须经历的过程。就像蝴蝶破茧时得疼一阵,才能飞起来一样。现在咱们出口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全球产业链因为咱们在重新调整,那些倒闭的企业其实是给更强的中国经济腾地方。   以后随着5G、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更厉害,咱们在更多领域能从跟着跑到领着跑,而现在这场看着有点残酷的产业变革,就是这一切的开始。咱们中国外贸的未来,不在倒闭企业的旧厂房里,而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上、集成电路的实验室里、智能家电的研发中心里。这是一场安安静静的革命,全世界都在看着呢。

0 阅读:458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