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战争的真相:杀敌八百,自损三千!英伟达丢掉整个中国市场,却亲手养大了最强对手 这两天看新闻,三个芯片巨头的故事摆在一起,特别有意思。 英伟达的老板黄仁勋最近公开诉苦。他说因为美国政策,公司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从95%跌到了0%。听他说话那语气,满满的不甘心。 想想也是,原本能赚500亿美元的大市场,说没就没了。为了守住中国市场,英伟达真是绞尽脑汁——先是推出性能缩水的特供版A800/H800,被禁后又开发了性能再打折扣的H20。结果呢?美国政府一纸禁令,所有这些努力都白费了。 更让黄仁勋睡不着觉的是,他的退出正在催生自己的竞争对手。寒武纪这样的中国芯片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其中思元590的性能已经能和国际顶级产品掰手腕了。寒武纪今年第三季度营收暴涨1332%,就是最好的证明。 黄仁勋最怕的还不是这个。他赖以成名的CUDA开发生态,如果因为失去中国市场而被另起炉灶,那才是动了英伟达的根基。用他的话说:“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可能伤害美国,甚至会更严重。” 就在黄仁勋诉苦的同时,光刻机巨头阿斯麦却公布了一个亮眼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占了公司总销售的42%,创了历史新高。 但阿斯麦的CEO傅恪礼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预计2026年这个比例会明显下降。说白了,阿斯麦正在经历英伟达曾经经历的心路历程——明知道要失去,却无能为力。 阿斯麦的困境在于,它在中国卖的主要是DUV光刻机,更先进的EUV被政府限制不能卖。这种“畸形”的依赖让阿斯麦很被动。而且数据显示,阿斯麦DUV光刻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从2022年的85%降到了今年的52%。 中国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正在快速成长。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为等企业都在突破,今年“湾芯展”上,一批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集体亮相,媒体感叹“中国芯片产业的短板正一块块补上”。 最让人唏嘘的是安世半导体的故事。这家公司本来是荷兰企业,2018年被中国闻泰科技收购。没想到今年9月,美国出台新规,对中国企业控股的海外子公司也进行制裁。荷兰政府更绝,直接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还把中国籍CEO给撤了。 这就好比你去商场买了台电视,回家后商场派人来说,虽然电视卖给你了,但遥控器还得我们控制。道理上完全说不通。 安世中国硬气回应:荷兰总部的决定在中国境内无效!为什么这么硬气?因为安世70%的产能在中国,技术、人才、供应链都本土化了。 这场芯片战争,真应了那句老话:“杀敌八百,自损三千”。 美国想打压中国芯片产业,结果英伟达失去了最大市场,阿斯麦眼看着要步后尘,欧洲车企因为安世事件面临芯片断供风险。而中国芯片产业呢?在倒逼下越战越强。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下降了28%,国产设备市场份额突破了40%。这就像小时候父母越不让你玩游戏,你越想方设法要玩到一样。 全球化发展了几十年,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硬要切断这种联系,就像把连体婴儿强行分开,双方都会大出血。 黄仁勋有句话说得挺实在:“任何认为中国市场不重要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可惜,说这话时,英伟达已经基本失去了这个市场。 现在看来,这场芯片战争里,真的没有赢家。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人生感悟 分享今日的感悟 爆料 注:取材网络。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