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美国有史以来,反华实践执行力最强,在国际社会最无底线、最无信用的美国总统

地缘历史 2025-10-24 17:55:59

特朗普是美国有史以来,反华实践执行力最强,在国际社会最无底线、最无信用的美国总统,同时他还不讲规则,不讲法律,不讲人权,不讲文明,完全没有一点国家战略全局考量。   10月1日,美国政府部分停摆正式进入第二十四天。130万军人领不到薪水,国家公园关闭,机场空管系统人手不足。   特朗普却在马阿拉歌海滩对着镜头说,他将“彻底赢下与中国的经济战争”。   他的嘴在动,可对内的财政困局他一字不提,对外的信用崩塌他视若无睹。   他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像是在用美国的信用为自己博取下一场选举的掌声。   四月中美贸易战升级,关税一度飙升至125%。五月协议签了,税率降了下来;十月协议撕了,新一轮加税又一次横空出世。   11月1日起,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部分商品总税率达到130%。   没有通知,没有预警,更没有谈判。他的贸易政策,已经不是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手榴弹。   没人知道他下一步会怎么变,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战略”只有一个公式:今天骂,明天谈,后天翻脸,大后天重来。   国际社会根本无从判断美国的立场,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变成了无意义的等待。   他让一整套国际博弈的节奏,变成了他个人情绪的起伏图。   不讲规则,不守信用,不顾法律,不谈人权。特朗普正在把美国变成一个“失控的超级大国”。   2025年的中美博弈,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贸易冲突,而是全面脱钩的预演。   从科技到教育,从供应链到人文交流,特朗普的每一项政策都像是在用斧头砍断两国之间剩下的联系。   他扩大芯片出口管制,试图重组全球半导体和电池产业链;   他推动稀土供应“去中国化”,拉着日本和澳大利亚搞“稀土联盟”;   他公开威胁吊销中国留学生签证,尤其是那些学习科技与工程的学生。   美国大学里曾经活跃的中国学者和学生,如今个个如履薄冰。   签证审核变得荒唐至极,有人因为在简历上写了“曾参与中学科技课题”而被拒签。   这不是国家安全,这是对一个族群的制度化排斥。   特朗普的“脱钩”不只是经济层面的,更是文化和人文层面的切割。   他要把中国从美国人的视野中抹去,从课堂中赶走,从合作中剔除。   过去几十年中美之间建立的学术交流、产业合作、人文纽带,在他的操作下,像沙堡一样被海水一层一层冲刷掉。   而他似乎并不在意这一切的代价。他只关心镜头前的欢呼,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党内支持率的曲线。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反华战士”,可他连“国家利益”这四个字都说不出清楚。   他的“对华政策”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而不是一场有逻辑、有方向、有底线的国家战略。   国际社会对他已经失去了耐心,但更糟糕的是,美国国内也开始失去对他的信任。   政府停摆持续至今,国会依旧陷入僵局。财政预算案遥遥无期,军人家庭开始依靠社会救济维持基本生活。   更让人震惊的是,特朗普甚至开始干预司法程序,要求司法部调查“亲中分子”,点名批评数位民主党议员。   他正在把“反中”变成一种政治正确,一种排他性的忠诚测试。   这不是一个总统该有的行为,这是一个独裁者的典型路径。   他不再关心制度的完整,不再信任国家的分权机制,更不愿意接受任何来自制度本身的制衡。他的政治理念只有一个:谁不听话,谁就是敌人。   他不是在反华,他是在反美;不是在保守主义,而是在自毁长城。   特朗普的每一个政策,看似是在对中国施压,实则是在把美国推向孤立。   他对中国的极限施压,也在逼迫欧洲、日本、东南亚国家重新审视美国作为盟友的可靠性。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绕过美元结算,启动本币交易机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资产从美债市场撤出,转向更稳定的区域经济体。   他所谓的“美国优先”,已经演变成一个国际笑话。   因为在他嘴里,“优先”不是发展,而是拒绝合作;不是创新,而是封锁;不是战略,而是赌气。   他不断撕毁协议,背弃承诺,挑战所有国际规范,结果是美国的国际信用被他一点一点耗尽。   而这一切背后,竟然还裹挟着一群疯狂的追随者。他们高举“反中”大旗,却不知这面旗帜早已掩盖不住美国内政的腐朽与分裂。   他们以为在特朗普的带领下可以“重建强大美国”,却不知他早已把美国带入了一场没有方向、没有道德、没有未来的黑洞。   特朗普不是一个会打战略仗的总统,他是一个把国家带向混乱的操盘手。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特朗普还会不会连任”,而是“美国还能不能承受他第二任期的代价”。   当一个总统可以随意撕毁协议,随意加税,随意驱逐外国学生,随意让政府停摆时,这个国家的制度就已经不再稳定。

0 阅读:52

评论列表

忘了吧

忘了吧

1
2025-10-24 21:00

股神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