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领土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不是台湾回归,也不是南海争端,而是中印边境的收复问题。 台湾问题说到底是家里的事,不管外人怎么吵,国际上都认一个中国,咱们国内更是一条心,只要时机到了,解决只是早晚的事。 南海那边,咱们实际控制着不少岛礁,周边国家国力有限,而且咱们有国际法撑腰,总能理顺。 但中印边境是把历史债、地理坎、实力博弈全凑齐了,说它是最难解决的,一点也不夸张。 就说这扯不清的历史债,还得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1865年,英国一个叫约翰逊的测量官,没经过清朝同意就偷偷画了条线,把包括阿克赛钦在内的近3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划给了克什米尔,这就是后来搅局的“约翰逊线”。到了1914年,又搞出个“麦克马洪线”,硬生生把藏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从中国版图里割出去。 更荒唐的是,这些条约中国历届政府从来没认过,但印度独立后却全盘继承了英国的殖民遗产,1954年直接修改地图,把阿克赛钦、班公湖这些地方都划进自己版图。尼赫鲁当年在秘密指示里都承认,印度在阿克赛钦连个哨所都没有,压根没控制过这地方,转头却派军队越线搞“前进政策”,甚至在1962年下令“清除”中国军队,逼得咱们打了自卫反击战。 打完了问题还没了,印度后来又单方面把历史上属于西藏的拉达克设为“中央直辖区”,硬是把一笔殖民旧账拖成了代代相传的烂摊子,跟台湾问题上清晰的主权归属、南海问题上明确的历史管辖比起来,这历史糊涂账简直就是一团乱麻。 地理环境更是天然的“拦路虎”。中印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大部分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麓,光西段争议地区就有3.35万平方公里,全是荒漠冰川和峡谷激流。 就说加勒万河谷,发源于阿克赛钦,是通往新疆、西藏的关键通道,地形险要得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地方别说打仗,就连修条路都要掉层皮。 咱们修拉林铁路,435公里的路程要建47座隧道、120座桥梁,几乎是在山肚子里开道,修了10年还没完全贯通。 印度那边更惨,2020到2024年五年间,他们的边境道路组织为了赶工期搞基建,居然死了1279人,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人丧命,光是2021年就死了306人,比前一年还多40个。 即便这么拼,印度还是拨了342亿元人民币,要在非法侵占的藏南修1600多公里高速,说白了就是被地理条件逼得急红了眼。 要知道,在这种高海拔地区,送一吨物资上去的成本比物资本身贵几十倍,冬天零下几十度,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士兵驻守都要靠吸氧,更别说长期管控和收复了,这地理难度比南海那些岛礁的填海造岛难上百倍,台湾岛的平原地形更是没法比。 最头疼的还是实力博弈的复杂性,这可不是单方面能说了算的。印度虽说综合国力不如咱们,但也是南亚一霸,手里有核武器,还天天买各国武器武装自己,光边境地区就建了不少机场和军事设施。 更麻烦的是,它还拉着外人掺和,跟美国搞“马拉巴尔”联合军演,跟俄罗斯买S-400导弹,总想借国际势力压咱们。 咱们这边虽说基建实力强,班公湖的跨湖大桥、多座军民两用机场都建好了,新藏铁路也在推进,但也不能真刀真枪硬来——毕竟印度是有核国家,一旦冲突升级,可不是南海周边那些小国能比的,国际社会的反应也更复杂。 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双方虽然脱离接触,但印度转头就加大基建投入,显然是想跟咱们长期耗下去。 这种博弈就像掰手腕,既要有力量优势,又不能一下子掰断,得考虑国际局势、经济成本、人员伤亡各种因素,跟台湾问题上的内部共识、南海问题上的实力碾压比起来,简直是在走钢丝。 说到底,这种历史、地理、实力拧成的死结,不是台湾问题的“时机成熟即可解决”,也不是南海问题的“慢慢经营就能理顺”,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难就难在它不是单一问题,而是一堆问题的连环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