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的愿望竟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 然而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却趁势提出苛刻要求,一个觊觎土地,一个索要资金。不知泽连斯基是否感到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2022 年 2 月那几天,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东欧平原,当时谁不说这场仗打不了多久?俄军坦克刚开出国境线,基辅郊区就传来枪炮声,连泽连斯基都做好了撤离的准备,不少人觉得顶多一周就能见分晓 —— 要么俄罗斯速战速决拿下首都,要么乌克兰靠着西方的枪炮把敌人赶回去。 那会儿美国刚宣布第一批 35 亿美元军援,欧盟也喊着 "挺乌到底",谁能想到,这炮火一烧就是三年,最后闹出个谁都没料到的局面。 当初俄军逼近基辅时,确实有速战速决的架势,可乌克兰硬是扛住了第一轮冲击,西方的武器也跟着源源不断送过来。 但谁也没算到这场仗会变成 "拉锯磨盘",就说巴赫穆特那地方,从 2023 年打到 2024 年,双方死伤堆成山,俄军伤亡超过 10 万人才勉强占下来,乌克兰这边年轻小伙子也死了不少,街头的征兵站从早排到晚。 俄罗斯 2022 年 9 月搞了二战后第一次全国动员,30 万人被拉上战场,可越打越吃力,到 2025 年的时候,士兵伤亡总数已经突破百万,坦克装甲车丢了三万多辆,连苏联攒下的老家底都快耗光了,只能偷偷从伊朗、朝鲜买弹药。 乌克兰这边更别提多惨了,2022 年一年经济就塌了近三成,钢铁产量拦腰砍断,黑海港口被封,欧洲粮仓的粮食运不出去,光这一项就损失上百亿。 仗打了三年,全国人口从 4100 万掉到 3400 万,700 万人要么逃难要么战死,火车站里全是拖家带口的难民,跑到波兰、德国的 400 多万人里,一半都说不打算回来了。 能撑到现在全靠西方援助,可这钱哪是白给的?到 2025 年 9 月,美国欧盟给的援助超 1800 亿美元,大部分都是贷款,得连本带息还。 IMF 说了,战后重建至少要 5240 亿美元,乌克兰拿什么还?恐怕只能卖矿产、让土地,这哪是援助,分明是放高利贷。 打到 2025 年,乌克兰终于扛不住了,泽连斯基私下里早就松了口,最大的心愿就是回到 2022 年以前的样子,哪怕不提克里米亚,能保住乌东四州也行。 可这时候,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全都露出了真面目。2025 年 5 月伊斯坦布尔谈判,俄罗斯代表团直接拍了桌子,要求乌克兰从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这些地方彻底撤军,乌克兰代表气得发抖,俄方还慢悠悠说 "这已经是让步了,以前想要十个州呢",甚至暗示要是不撤,连哈尔科夫、苏梅都得丢。 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更狠,直接拿彼得大帝打了 21 年仗说事,意思是耗也能耗死乌克兰。 而那些喊着 "盟友" 的西方国家,这会儿也收起了笑脸开始算账。美国早就盯上了乌克兰的锂、钴这些稀有矿产,特朗普时代签的 5000 亿矿产协议都开始落地了,明摆着要用资源抵援助钱。 欧洲那边更现实,德国化工企业、法国钢铁厂因为能源涨价迁了厂,丢了上万 jobs,早就怨声载道,现在逼着乌克兰用农业用地做抵押,不然就停援助。以前承诺的 "自由与民主" 全成了空话,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把乌克兰当成了提款机。 想想这三年的变化真是让人唏嘘,2022 年开战的时候,乌克兰街头全是举着国旗抗议的人,西方领导人也跟着喊口号,现在基辅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年轻人少了一大半,商店里物价涨得离谱,失业率飙到 15% 以上。 泽连斯基当初要是知道会是这个结局,会不会后悔?可世上哪有后悔药,当初要么硬扛到底,要么早点谈判,现在夹在中间进退两难 —— 打下去没人没钱,谈下去要丢地还债,怎么选都是输。 俄罗斯其实也没赢多少,2025 年 GDP 增长才 0.9%,军费花得太多,老百姓的养老金都快发不出来了,卢布贬得厉害,房贷利率飙到 30%,普通人连借钱都难。 本来想阻止北约东扩,结果芬兰、瑞典都加进去了,边境线多了 1300 公里,北约导弹离莫斯科更近了。国际上被制裁得只能跟伊朗、朝鲜抱团,曾经的大国颜面丢得差不多了。 这场仗打到最后,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被耗垮的乌克兰,被拖累的俄罗斯,和趁机发财的旁观者。美国军工企业订单排到了 2030 年,LNG 卖给欧洲赚得盆满钵满;土耳其一边卖无人机给乌克兰,一边买俄罗斯天然气,左右逢源。 最可怜的还是老百姓,乌克兰难民在国外寄人篱下,俄罗斯家庭盼着儿子回家,谁还记得 2022 年开头那些轰轰烈烈的预言?说到底,战争从来不是赌局,输的永远是普通人的日子,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