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第二天,高市早苗就向特朗普表忠心,中国不买的东西,日本出钱买! 高市早苗21日就任日本首相,第二天就有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表示新一届日本政府正开始敲定一项购买计划,可能会在下周的美日接触中提交给特朗普。 那么日本要购买什么东西呢?美国的皮卡、大豆和天然气。这三样东西,没一样是自己真的需要的。 先看美国大豆,这简直是踩着中国市场的空缺递上的“投名状”。 就在高市敲定计划前几天,中国海关总署刚公布9月从美国进口大豆量降至零,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还是170万吨,中国的采购需求全转向了南美,仅巴西当月就供应了1096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5.2%。 美国豆农正面临数十亿美元损失,急盼援助却因政府“停摆”无果,日本此刻站出来接盘,时机拿捏得精准又刻意。 可日本本土根本消化不了这些额外大豆,此前日美贸易协定生效已让日本农业预估减产最多1100亿日元,牛肉、乳制品等品类首当其冲,如今再涌入廉价美国大豆,只会让本就脆弱的日本农业雪上加霜,这种明知亏本还要买的操作,政治意图远大于经济需求。 美国皮卡的采购更透着荒诞。以计划中的福特F150为例,这类大排量重型皮卡与日本的交通环境格格不入——日本城市道路狭窄,停车位普遍迷你,本土车企主打的小型车占比超60%,皮卡市场常年被边缘化。 过去五年日本每年皮卡进口量从未超过3万辆,且多为工程用途,突然追加采购量无疑会造成库存积压。 更讽刺的是,高市早苗竞选时还吐槽此前日美贸易协议“不公平”,认为美国拿了更多好处,如今却主动购买这类非必需商品,说白了就是用纳税人的钱给特朗普送政绩。 天然气采购则暴露了更大的成本代价。日本本就有更划算的进口渠道,早有从俄罗斯萨哈林岛铺管道进口天然气的设想,管道输送成本比当前主流的液化天然气低50%以上,按2011年进口量计算每年能省1万亿日元。 但美国一直施压盟友减少对俄能源依赖,高市政府便舍近求远选择美国天然气。 要知道日本是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每年进口量超1亿吨,哪怕仅将10%的采购量转向美国,每年就要多花数百亿日元。这种为了迎合美国战略而增加的成本,最终还是要分摊到日本民众的能源账单上。 这波操作背后全是高市早苗的政治算计。她刚上任就把“日美同盟”挂在嘴边,急于通过实际行动巩固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毕竟后者在她竞选时就公开表示欢迎。 同时她要推进防卫政策调整,计划提前两年实现防卫费占GDP2%的目标,还想修改安保文件,这些都需要美国的支持。 用大豆、皮卡、天然气当“敲门砖”,既能缓解美国农民和制造业的不满,又能换取特朗普在安保问题上的配合,堪称一笔政治交易。 可日本民众并不买账,不少人反对把纳税人的钱拿去填美国的缺口,而且这种“表忠心”未必能换来回报。 美国此前已要求日本将防卫费提到GDP的3.5%,还在驻日美军费用分担上不断加码,2024财年日本已投入8601亿日元,连续四年创新高。 高市早苗一边喊着“日本重回巅峰”,一边却用牺牲本国产业利益的方式依附美国,这种矛盾的操作,恐怕只会让日本陷入更被动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