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美谈判地点定了,距离中国100多公里,贝森特已经动身 一开头就得说,这场中美新一轮谈判,连选个地方都挺有讲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这回没直接踏进中国大门,而是挑了马来西亚吉隆坡,这地离中国边境也就一百来公里。 这距离说远不远,说近还真就差那么一口气。美方这波操作,怎么看怎么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嘴上说要谈,脚步却总差点火候。 其实,这事背后的味道可不只是地理那么简单。美方最近对华的态度,外表上看是想缓和,骨子里还是带点强硬。 就拿贝森特来说,刚在七国集团上嚷嚷着要联合限制中国,这会儿又打包行李飞去吉隆坡,嘴上一套、行动上一套,挺有戏剧感。 这场谈判地点的选择本身就有点耐人寻味,有关媒体也早就点出,中美的这场拉锯战,不是短期内能有结果的。 说回吉隆坡,地理上就摆在那,离中国东南沿海最近的点也就一百三十多公里。对比前几轮谈判,不是欧洲就是美国,动不动就跨洋过海。 可这回选在了中国家门口,怎么看都有点“想靠近但又怕进门”的味道。美国这边的算盘不难猜,既想让中国感受到压力,又不想落人口实,怕给外界留出“美方低头”的印象。 美方总是小心翼翼,怕在姿态上显得软了,但又不得不和中国面对面解决问题。这种“近而不入”,不就是典型的欲擒故纵嘛。 贝森特行前话里话外还带着点火药味,G7那点“小圈子”动作,明摆着是要在气势上压中国一头。可中国代表团这边,副总理何立峰带队,气定神闲,按部就班出境参会。中方这种“以静制动”,其实是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不过,光看地理和表面动作还不够,这场谈判的味道,全得看双方的真实态度。美方最近的表现有点像一边挥拳一边递橄榄枝。 贝森特前脚刚批评中国的稀土出口新规,说什么中国是在“对抗世界”,转头又劝中国缓和稀土出口管制。这边嘴上不饶人,那边又怕真闹大了,G7还跟着起哄,个个想在对华限制措施上刷存在感。 其实,这背后还是老一套,特朗普政府嘴上说“经济安全”,实际还是舍不得和中国彻底翻脸。 华盛顿这几年,又想遏制中国,又怕自己脱钩吃亏,进退两难。中方这边的节奏就踏实多了。 中国商务部对稀土管法的解释很清楚,规则摆在那,谁都别想搞“双标”。说白了,中方用法律和规则还手,就是要堵住美方技术封锁的后门,这种“你来我往”,才是真正的博弈。 说到谈判桌上的人,门道更多。这次李成钢没有露面,外界议论不少。贝森特之前还公开批评李成钢,说他“失去理性”,有媒体还专门报道过这一茬。其实,这些都不是偶然。 李成钢过去在斯德哥尔摩、马德里都参与过谈判,经验丰富,风格也够硬。但这次换成何立峰带队,明显是有意避开个人矛盾,把焦点放回谈判本身。 中方这种人事安排,就是要让对话层级不降,又不让无谓的口水仗搅局。美方习惯了用人压人,但中国更懂得用阵容调节气氛。 往后看,如果美方一直“吃饭砸锅”,说不准中国还会在稀土等关键领域继续加码反制。 放眼整个局势,这轮谈判的地理选择和策略摇摆,正好暴露了美方内部的各种压力。美方既想拉近距离,又怕示弱,结果折腾来折腾去,反倒让主动权慢慢滑向了中方。 中国这边稳扎稳打,既不急躁也不示弱,家门口谈判就是最好的象征。其实,中美这种你来我往,争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更是未来的规则和话语权。 亚太这盘棋,没那么快落子,第三国磋商可能会成常态,谁也别想一锤定音。 国际秩序就是要讲规矩和尊重。中国选择在家门口谈判,不是怕事,而是对多边主义的坚守。谁更懂得稳住阵脚,谁才有机会主导新的游戏规则。 参考资料:何立峰将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方磋商 2025-10-23 16:41·直新闻 商务部:中美将于10月24日至27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经贸磋商 2025-10-23 15:03·观察者网



PANDA
吉隆坡距中国一百多公里?!!
回归理信 回复 10-24 16:11
他讲的是九段线的距离差不多[微笑]
一个核桃最补脑
老特病急乱造牌!越打心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