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个寂寞!乌克兰天塌了,泽连斯基发现俄军武器里,竟有大量来自美、英、德等国的零件。西方国家一边给乌克兰摇旗呐喊,一边却把高精尖的零部件卖给俄罗斯发大财?一边加油,一边递刀,这双标玩得太明显了。 去年乌克兰军工专家拆解,一架被击落的Shahed-136无人机时,拆开电路板第一眼就懵了。本该是“敌人装备”的玩意儿里,居然嵌着美国德州仪器的TMS320系列芯片,这东西平时多用于工厂的机床控制,稍微改改程序就能当无人机的制导核心;再翻找传感器模块,上面印着瑞士盛思锐的logo,这公司主打民用的温湿度监测,结果现在成了俄军无人机的“眼睛”,能精准锁定乌军阵地;更讽刺的是,电源管理元件上赫然是德国英飞凌的标志,而德国刚给乌克兰送了一批爱国者导弹,转头自家零件就跑到俄军武器里“反杀”。 这可不是个案,乌克兰情报部门从2022年起就专门盯着俄军武器残骸,光拆解报告就堆了三大箱。去年秋天摧毁的俄军“口径”巡航导弹里,他们还发现了法国施耐德的电容,这玩意儿常用来给家电稳压,却被俄军改成了导弹的电路保护装置;今年年初打下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里,甚至有英国安森美半导体的芯片,而英国前几天刚宣布给乌克兰追加5亿英镑的军火援助。泽连斯基团队拿着这些拆解件去问西方,得到的全是“意外”“监管漏洞”的托词,说白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这些零件哪来的?根本不是俄罗斯直接从西方买的,而是绕了好几圈的“暗线生意”。西方企业先把这些民用元件卖给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的中间商,合同上写着“用于家电生产”“工业设备维修”,美其名曰“合规出口”;中间商再加点价,转手卖给俄罗斯的贸易公司,这些公司表面做着汽车配件生意,背地里全是给军工工厂供货的;最后这些零件运到俄罗斯,经过简单改装就塞进导弹、无人机里。 欧盟去年就查出5家德国电子企业,通过土耳其中间商向俄出口了价值2000万欧元的元件,可最后也就罚了几百万欧元,生产线该开还开——毕竟这些企业背后都是大财团,德国电子业本来就靠民用零件赚吆喝,真禁了自家产业先垮。 更搞笑的是西方的“制裁清单”,看似把俄罗斯军工相关的都禁了,可偏偏把民用电子元件排除在外。美国商务部的说法是“不能影响正常贸易”,说白了就是舍不得这块蛋糕。德州仪器去年光民用芯片的全球销售额就有200多亿美元,其中通过第三方流到俄罗斯的份额虽然没明说,但从俄军武器里的出镜率看,绝对不是小数目。英国的安森美更过分,一边给乌克兰捐无人机芯片,一边通过新加坡分公司给俄罗斯供货,两边的钱都赚,活脱脱的“两面派”。 前线的乌军士兵最有感触,他们拿着美国援助的标枪导弹,打下来的俄军无人机里却有美国零件。有个乌军班长在社交媒体上发过一段视频,手里拿着拆下来的德州仪器芯片,苦笑着说“感觉自己像个傻子”。还有士兵拆过俄军的迫击炮瞄准器,里面居然有意大利菲亚特的民用传感器,而意大利刚承诺给乌克兰送100门迫击炮——这算啥?左手送武器,右手送零件帮敌人造武器? 这事儿跟冷战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当年美国一边喊着要封死苏联的技术,一边有企业偷偷把计算机芯片卖给苏联,最后被查出来也只是轻拿轻放,理由是“企业不知情,被中间商骗了”。现在不过是换了个花样,以前是直接卖,现在是借道第三方;以前是军用技术,现在是民用转军用。说到底,西方的“价值观”从来都没打过“利益”,只要能赚钱,制裁就是张废纸,盟友的死活更是不值一提。 更讽刺的是,西方还总骂俄罗斯“不守规则”,可自己却在背后搞这种勾当。德国总理朔尔茨上个月还在说“要坚定支持乌克兰,对俄制裁绝不放松”,结果德国联邦议院刚查出,有3家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波兰中间商给俄罗斯军工企业供应电子元件,赚了足足1.2亿欧元。这些企业老板还振振有词:“我们卖的是民用零件,谁知道他们会拿去造武器?”这种甩锅话术,连乌克兰人都听不下去了。 泽连斯基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所谓的“西方盟友”从来都不是真心帮他,只是把乌克兰当成了生意场——卖武器能赚援助的钱,卖零件能赚俄罗斯的钱,顺便还能消耗俄罗斯的实力,简直是“一石三鸟”。可苦了乌克兰的老百姓,一边要躲俄军的炸弹,一边还要看着帮自己的“盟友”给敌人递刀子,这种荒诞剧谁看了不气? 反正明眼人都看得清楚,西方的双标从来都没藏着掖着,只要利益到位,什么“道义”“盟友”都是浮云。你们说,这仗乌克兰打得是不是像个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