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谁能想到当年把家电、汽车卖遍全球,号称“经

韫晓生 2025-10-23 17:55:00

[中国赞]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谁能想到当年把家电、汽车卖遍全球,号称“经济巨人”的日本,现在居然卡在原地动弹不得,不是被人打垮的,而是自己慢慢“蔫”下去的,没硝烟没炮火,却把曾经的那股子冲劲耗得差不多了。   (信源:搜狐网——毁掉一个国家,并不一定非要战争,中国一出手就能卡住日本“国运” )   2024年东京街头,72岁出租车司机佐藤握方向盘的手微颤,他的养老金仅够付房租,靠开出租补贴家用。而千里外的首尔,28岁程序员李敏计划换新能源车,其年薪超东京同岗位从业者三成。   这组画面是日本经济沉沦的缩影:这个曾宣称“东京地价能买下美国”的经济巨人,2023年人均GDP被韩国超越,2024年又将被中国台湾地区反超,无声走完“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的衰落始于“成功的诅咒”。上世纪80年代,“日本制造”盛极一时,丰田精益生产、索尼Walkman、松下家电畅销全球,汽车占美国市场近三成份额。   然而,极致工匠精神导致致命的路径依赖,企业沉迷现有技术,对颠覆性创新退缩。全球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时,丰田、本田仍满足于混动技术,视纯电为“不成熟的过渡”。   这一犹豫使日本错失整个时代。中国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崛起,2023年全球纯电汽车销量占比超18%,而丰田首款纯电车型上市时续航落后、经销商称无竞争力。   半导体领域,日本曾占全球DRAM市场80%份额,如今在先进制程芯片领域近乎消失,每年“数字赤字”达6万亿日元。更糟的是,大企业决策权多在六七十岁老者手中,他们对新技术警惕,使日本在AI、量子计算等未来领域持续落后。   比产业僵化更致命的是“人”的崩塌。东京涩谷便利店深夜灯火通明,常有白发老人值守。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逼近30%,每三人就有一个老年人。养老金缺口逐年扩大,2024年近两成老人靠打零工维生。同时,生育率持续低迷,年新生儿数量跌破80万,创历史新低。   人口结构的失衡像一张无形的网,勒得日本喘不过气。制造业面临 “用工荒”,汽车工厂不得不将组装线机器人占比提至 90%,但精密焊接等工序仍需人工,导致产能常年受限。服务业更甚。   更棘手的是社保压力,在职年轻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中,每 100 日元就有 42 日元流向养老金账户,到手工资增速连续十年低于 1%,形成 “工作越累,回报越少” 的恶性循环。   年轻人“躺平”加速了衰退。东京市区一居室月租超20万日元,约为普通白领月薪三分之一,买房需贷三四十年。职场文化压抑,“无意义加班”成常态。   看不到希望的年轻人消极抵抗,选择“不消费、不结婚、不生育”,他们穿优衣库、吃便利店饭团、周末在公园消磨时光,将“低欲望”融入生活。   更讽刺的是,日本试图购美军备换关税豁免遭拒。日元被迫贬值至1美元兑160日元,虽短期提振出口,但能源、食品进口价暴涨30%,民众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治上也混乱,自民党在2024年众议院选举失多数席位,首相石破茂14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因缺结构性改革支撑成“纸面功夫”,民众信任度降至28%。   如今的日本站在十字路口:继续依附美国,经济主权将进一步丧失;拥抱亚洲市场,需突破历史遗留问题;内部改革,则要撼动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   但现实是,2025 年日本国防开支已增至GDP的1.6%,计划2027年达到2%,在 “安全优先”的选择中,离经济复苏越来越远。   东京湾的烟花依旧每年绽放,但再也照不亮曾经的经济神话。日本的故事像一面镜子: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单一优势永远领跑,也没有哪个民族能在人口凋零、活力丧失中保持竞争力。   当一个国家的年轻人不再敢消费、不敢生育,当企业不再敢创新、不敢突破,衰退便成了必然。这堂用三十年时间写下的教训,值得所有国家警醒。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