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下赔了个底掉!很多人以为荷兰‘冻结’了我们的资产。错了!真相是,安世中国10月18日宣布‘就地独立’,荷兰总部被彻底踢出局!工资、运营、订单,全归中国了! 所谓的 “冻结资产” 更像是给自己演了出独角戏,到头来才发现,被踢出局的是自己。安世中国 10 月 18 日那声 “就地独立” 的宣告,直接把荷兰总部的如意算盘砸得粉碎,工资、运营、订单全成了中国区的囊中之物,这波操作堪称半导体行业 “本土化反杀” 的经典案例。 要搞懂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说说半导体行业那套 “老规矩”。这些年全球芯片企业搞布局,都抱着 “总部定调子、子公司跑腿” 的心态,欧洲那些老牌企业尤其明显,仗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把决策权攥得比拳头还紧。 安世半导体前身是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2019 年被闻泰科技以 268 亿多元拿下,成了中国半导体最大的跨境收购案,即便如此,荷兰总部依旧摆着 “老大哥” 的架子。 从芯片 IP 的调配到东莞工厂的订单分配,甚至中国区研发人员的招聘,都得阿姆斯特丹那边点头,中国区明明扛着近一半的营收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区营收占比达 48%,却活得像个 “高级生产车间”,连话语权的边都摸不着。荷兰人大概是把中国区当成了随便拿捏的小跟班,却忘了谁才是真正撑起盘子的人。 荷兰总部的底气从哪儿来?无非是觉得中国区离了他们玩不转。今年 9 月底,荷兰政府先下手为强,下了部长令冻结安世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禁止任何业务调整,紧接着荷兰法院又火速裁决,暂停中方实控人张学政的职务,把股权托管给第三方,一副 “釜底抽薪” 的架势。荷兰总部的高管们更是想得美,以为切断东莞工厂的 ERP 系统、停发员工工资,这座工厂就得立马瘫痪 —— 毕竟在他们的刻板印象里,海外工厂都是靠总部喂饭的 “巨婴”。 可他们忘了,东莞工厂早不是当年那个依赖技术输血的分支,而是安世全球的 “产能心脏”。这座占地 10 万平方米的工厂,巅峰时年产能能冲到 900 亿件,全球每 10 件小型号半导体封装产品里,就有 7 件从这儿出来,占了安世全球超七成的出货量。四千多名员工里 95% 是本地熟手,供应链扎根珠三角,从原材料到包装材料,打个电话就能配齐,早就把 “命脉” 攥在了自己手里。 荷兰总部的 “断供” 操作,反倒成了安世中国秀肌肉的契机。系统被切?IT 团队早有预案,1 小时内就切换到本地服务器,阿里云的备份系统立马顶上,生产计划、库存数据一丝没乱,车间里的机械臂该转还转。 工资停发?闻泰科技当天就接了过来,人力资源部发通知时都不带慌的:“薪酬金额不变,安心上班”,员工群里清一色的 “收到”,比总部在时还稳。 最打脸的是客户,比亚迪、华为这些巨头压根不关心股权归谁,供应链负责人直接放话:“只要货按时到,合作就不变”,甚至还有欧洲厂商绕开荷兰总部,直接找东莞工厂谈长期订单。荷兰总部这才傻眼:自己攥着的股权文件像张废纸,真正能生钱的产能、客户、团队,全留在了中国。 更讽刺的是,安世能有今天的规模,靠的恰恰是中方的运营能力。被闻泰收购后,安世营收峰值冲到 23.6 亿欧元,毛利率从 25% 飙升到 42.4%,到 2024 年 10 月更是还清了所有债务,实现 “零负债” 运营。 可荷兰总部非但不感恩,还跟着荷兰政府瞎折腾,非要搞个有一票否决权的监事会,20 多项核心事项都要管,小到百万美元投资,大到技术转移,甚至要求中欧网络彻底切割。这哪是要治理权,分明是想把中国区的手脚捆死。中方不答应,他们就玩 “法庭政变”,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彻底排除在核心业务之外。 现在的局面彻底反转了:荷兰总部守着个空壳办公室,对着股权文件发呆,却拿不到一片芯片的产能;安世中国这边,生产线 24 小时连轴转,订单排到了下个月,员工工资准时到账,供应链稳得像泰山。 荷兰人大概没搞明白,半导体行业早不是 “谁控股谁说了算” 的年代了,生产线、供应链、本土化团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他们以为冻结股权就能拿捏一切,却忘了中国区早已把 “生产车间” 练成了 “产业心脏”,没了总部的指令,照样能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波操作下来,荷兰赔的可不止是资产,更是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里的信誉和位置,以后谁还敢把核心产能放在一个动不动就 “冻结资产” 的地方?说到底,还是应了那句老话:谁掌握了生产,谁才真正掌握了话语权。
死不悔改,中荷还是没谈拢,荷兰拒绝归还治理权,输家60天内诞生荷兰经济大臣刚
【138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