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急先锋沈伯洋这下凉凉了!沈伯洋父子用大陆赚的钱养台独,本想换个马甲就能继续大把捞钱,没成想新公司刚开张,就直接被海关拍死了,资金链也被彻底掐断。 沈伯洋父子这出“一边赚大陆钱、一边养台独”的戏码翻车,本质上是把两岸关系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生意场,却没算清大陆反分裂的决心和实力到底有多重。 沈土城靠着浙江、广东、福建的贸易渠道,把大陆纺织品、建材这些寻常商品倒腾到南美非洲,十几年赚上亿人民币,这本身就是沾了两岸经贸往来的光。 要知道2024年台湾光从两岸贸易里就赚走1425.94亿美元顺差,大陆常年是台湾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比一度高达四成,沈家的生意不过是这庞大贸易网络里的一滴水,却偏偏要把这滴水变成浇向分裂火苗的油。 他们的操作透着股明目张胆的贪婪,每年至少15%的利润流进沈伯洋的黑熊学院,这地方哪是什么教育机构,国台办早查得明明白白,打着“户外演练”“亲子活动”的幌子培育暴力台独分子,教着用大陆无人机改攻击武器的歪招,还把急救包当高价生存装备卖给学员。 2018年那趟反中游行的200万新台币赞助只是冰山一角,更关键的是沈伯洋还拿着境外资金当靠山,新党议员侯汉廷早检举过,他掌舵的“台湾民主实验室”从美国“开放社会基金会”拿了134.96万美元,折合新台币四千多万,这些钱转头就变成了煽动两岸对立的话术和活动经费。 这种“大陆赚钱、境外拿补、岛内搞分裂”的三角套路,简直把“又当又立”写在了脸上。 沈家人大概觉得两岸经贸盘根错节,换个马甲就能蒙混过关,2025年6月沈土城把兆亿公司改名叫SicuensInternational,以为换个洋名字就能骗过海关,结果海关一比对信息就戳穿了把戏,直接废止了新公司的注册,连老公司的交易渠道都一并掐断。 这操作其实一点不意外,之前宣德能源、凌网科技这些企业,就因为给台独机构捐款被大陆点名,立马慌着处分股权切割关系,可见大陆对涉独企业的监管早成体系,不是靠换招牌就能绕过去的。 沈伯洋还嘴硬说大陆惩戒“牺牲自身生产利益”,可事实是他自家生意直接少了一半,仓库里的大陆商品堆成山卖不出去,合作企业连夜跑路,这哪是牺牲大陆利益,分明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 法律的账更不是那么好赖的,《刑法》里早写着,组织策划分裂国家最高能判无期,资助分裂活动情节严重的也得坐五年以上大牢,国台办直接把沈伯洋列进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禁止他和家属进大陆、港澳,关联企业也被断了合作路,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之前“台湾民主基金会”“国际合作发展基金会”这两个台独机构,还有给它们捐钱的企业,全被限制和大陆交易,负责人连入境都不行,沈伯洋的遭遇不过是重复了这些人的老路。 更有意思的是,他依赖的美国资金也靠不住,马斯克关停低效的USAID相关项目,无意间断了不少台独机构的财源,这下真是“两边的钱都没捞着”。 说到底,沈家父子的侥幸心理源于对大陆底线的误判,他们觉得“经济归经济、政治归政治”能两头讨好,却忘了大陆企业和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浙江、福建的合作方一听对方涉独立马终止合同,不是怕麻烦,是没人愿意陪着赚分裂的脏钱。 这种共识早有先例,之前有台企老板公开支持台独,大陆合作方当天就解约,没过多久企业营收就掉了三成,谁都清楚“台独”这两个字是生意场上的死穴。 黑熊学院的结局更是戳破了暴力台独的泡沫,资金链一断立马裁员,之前吹嘘的“抗中”人设碎得稀烂,连绿营支持者都嫌他们虚张声势。 这其实反映了台独势力的本质——靠谎言和外部资金撑场面,一旦断了钱路、没了掩护,立刻露怯。 大陆的反制从来不是零敲碎打,从海关的企业监管,到国台办的名单惩戒,再到司法层面的追责,已经织成了一张网,之前广州公安还悬赏通缉了20名搞网络攻击的“资通电军”成员,可见不管是实体还是网络,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碰分裂红线都要被盯上。 沈伯洋这栽跟头不是运气差,是必然,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摆在那,2024年前11个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还维持在31.7%,大陆既是台湾的最大市场也是重要的零组件来源地,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本该是两岸和平的纽带,却被沈家之流当成搞分裂的资本。 他们忘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你吃着别人家的饭,砸着别人家的锅,还指望别人给你留着座位?之前被列入顽固分子清单的那些人,哪个不是要么企业倒闭要么资金断裂,沈伯洋不过是又一个鲜活的例子。 现在这张反独促统的网越织越密,经济上断财源,法律上追责任,舆论上戳谎言,台独分子想再靠“换马甲”“两头骗”混日子根本行不通。 沈家父子的故事该给所有台独势力提个醒:大陆的底线从来不是摆设,拿着两岸合作的红利去滋养分裂的毒瘤,最终只会把自己埋进自掘的坟墓里。
“台独”急先锋沈伯洋这下凉凉了!沈伯洋父子用大陆赚的钱养台独,本想换个马甲就能继
未央秘史
2025-10-23 13:42:39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