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如,用10年的时间,给所有打工人上了一课,无论你多有能力,钱包有多厚,都千万别创业,也千万别搞对赌,搞融资。 谁能想到,当年那位在数码测评界呼风唤雨的顶流,如今会被人拍到挤在绿皮火车的硬座车厢里,穿着一件皱巴巴的T恤啃面包。这幅画面与他昔日评测新机时的意气风发形成了刺眼对比。 这一切的转折点,始于一份对赌协议。王自如为ZEALER融资时签下了个人连带责任的条款,最终对赌失败,欠下巨额债务。法院执行记录显示,他被强制执行的债务达3629万元,目前仍有2878万余元未履行,最终被限制高消费。这笔债务加上股东索赔、员工欠薪等隐性负债,像雪球一样滚成了近1亿的天文数字。 对赌的本质,是一场胜率极低的豪赌。财经分析指出,王自如2016年签署的对赌条款中,约2亿的营收目标远超当时测评行业的天花板。这种用股权换流量的短视行为,将企业命运押在了不可控的市场增长上。 盲目扩张的野心,终将反噬自身。ZEALER鼎盛时期团队规模高达200人,业务从测评横跨MCN、电商、硬件等多个领域。人力成本失控,现金流管理失衡,即使年收入达到九位数,依然难逃资金链断裂的命运。 与罗永浩那场持续三小时的优酷辩论,不仅是王自如公众形象的转折点,更让团队错失了转型的最佳窗口。前员工透露,管理层在内容深耕与商业变现间反复摇摆,导致核心用户不断流失。 格力的避风港,并未成为救命稻草。2021年退出ZEALER后,王自如于2022年3月加入格力电器。然而这场转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他主导的渠道改革成效有限。2024年8月,他黯然离职,后来坦言“离开格力时是人生最糟糕的时候”。 如今,王自如高调宣布转型AI赛道,创立“智言”项目。他在发布会上穿着十年前测评手机时的同款黑衬衫,反复强调“AI将重构人与技术的信任关系”。 创业者的生死线,往往藏在合同的细节里。王自如的案例中,“业绩补偿条款”和“连带责任”的实际风险,让3600万债务最终滚雪球至1亿规模。创业者必须警惕投资协议中的隐性条款,特别是涉及个人资产担保的部分。 现金流永远比估值重要。ZEALER的教训证明,再高的营收数字也抵不过资金链断裂的致命打击。保持6个月现金流储备的精益扩张,远比盲目追求估值增长更可持续。 王自如坐绿皮火车时坦言,创业首要目标就是“还钱”。这种将成年人的狼狈赤裸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勇气,反而构成了一种黑色幽默式的坦诚。 他的十年,映照出无数创业者在资本狂欢中的迷失与觉醒。从开奔驰到坐绿皮车的距离,可能只差一份对赌协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王自如,用10年的时间,给所有打工人上了一课,无论你多有能力,钱包有多厚,都千万
向阳吧
2025-10-23 12:08:07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