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精明利用人性来经商还说得过去,放在治国理政上就显得毫无底线和诚意。 说到底还是吃透了中方不愿轻易打破对话局面的善意。2017 年 11 月他访华时,中美刚签完 2535 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当时握手微笑的场面还没凉透,半年不到美国就抛出了 “232 措施” 和 “301 措施”,贸易摩擦说升级就升级,把刚达成的共识当废纸。 更有意思的是,中美后来好不容易发表联合声明,他转头就说谈判只是开始,接下来要换套路施压,活脱脱把白宫当成了自家公司会议室,想改规则就改规则。 中方这边倒是真践行了 “让一尺敬一丈” 的路数,即便被反复拿捏,该有的善意一点没少。 就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方实打实履行承诺,2020 年美方整体货物出口下降 13.4% 的大背景下,对华出口反倒涨了 15.9%,2021 年继续飙到 21.9%,占美国总出口的比重从 6.5% 提到 8.6%。 为了满足协议里的进口需求,中方企业顶着美方产品产能不足、物流成本高的问题,硬是把采购量提了上去,甚至开放金融服务、汽车制造这些领域让外资持股 100%,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些可不是被迫应付,早就是中国自身改革的方向,只是恰好展现了合作的诚意。 可特朗普根本不吃 “以和为贵” 这套,满脑子都是怎么用最小代价榨取最大利益。2018 年 3 月他喊着减少贸易逆差发起贸易战,结果折腾到 2022 年他下台,美国对华逆差从 3752 亿美元涨到 3829 亿美元,总贸易逆差更是从 5660 亿美元飙到 2024 年的 9184 亿美元。 他说加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可 2022 年美国制造业就业 1298 万人,后来还降到 1280 万人,关税反倒把美国 CPI 推得居高不下,2025 年 4 月还涨着 2.3%,消费者买个相机镜头都得多掏 15% 的钱,这治国水平还不如街边开小卖部的会算账。 这背后其实是他根本理解不了中国的处世智慧,中方不愿 “翻脸” 不是怕,是清楚大国博弈拼的是长期耐力而非一时意气。 就像即便美国后来又搞芯片禁运、限制 C919 零部件供应,中方也没跟着撕破脸,反而把钱砸进研发,2022 年研发经费 3 万亿,2024 年涨到 3.61 万亿,硬生生在被卡脖子的领域闯出路子。 这种 “你乱你的,我干我的” 的定力,特朗普这种只看短期交易的人哪能看懂,他以为中方的善意是软肋,其实是人家算得更长远的大账。 不过现在确实没法急着下结论,毕竟特朗普那套路数在美国有市场,他靠着逆全球化议题赢了两次选举,说明这种短视操作背后有国内政治的土壤。 更关键的是,对中国的遏制早成了美国两党共识,拜登政府换了个包装,搞 “印太经济繁荣框架”、对华投资限制,2024 年还把电动汽车关税提到 100%,本质上和特朗普的反复横跳没差。 中方的善意从来不是没底线的妥协,之前忍下来是为了争取发展时间,现在研发跟上了、内需在扩,要是真逼到份上,所谓的 “不愿翻脸” 也能变成 “奉陪到底”。 所以说走着瞧是对的,毕竟善意给懂的人是双赢,给不懂的人,那就是时候让他看看什么叫 “敬一丈” 的底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