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位59岁的大姐去医院取避孕环,没想到几年后,她竟怀疑医生悄悄在自己子宫里装

小雪花飘飘 2025-10-23 09:13:00

辽宁一位59岁的大姐去医院取避孕环,没想到几年后,她竟怀疑医生悄悄在自己子宫里装了监听器——起因是用手机放歌时肚子会“震动”,难受又气愤的她,直接把医院告上了法庭,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觉得又荒唐又心疼! 这位大姐叫叶淑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辈子省吃俭用,唯一的消遣就是坐在炕头上刷手机短视频、看家庭伦理短剧。几年前,她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早年结婚时上的避孕环早就没用了,就揣着攒下的零钱,去镇上的卫生院做了取环手术。 她记得清清楚楚,手术那天是个阴天,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戴着蓝色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手法看着挺利索,前后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当时她还琢磨着“这手术真快,没遭啥罪”,收拾收拾就回了家。可谁能想到,这看似顺利的小手术,竟成了她后来几年的“心病”。 手术后没俩月,叶淑琴就总觉得下腹部不得劲儿,胀胀的,偶尔还会隐隐作痛,像有根细针在扎。一开始她以为是伤口没长好,想着“养养就好了”,可大半年过去,这不适感非但没消,反而越来越明显。她每年都去村里的卫生所体检,抽血、做B超,结果每次都显示“一切正常”,可身体的难受骗不了人,她心里总犯嘀咕:“是不是当年医生没把环取干净,留了点啥在肚子里?” 这份怀疑像颗种子,在她心里慢慢发了芽。直到有天傍晚,她坐在院子里刷手机,点开一首老歌放着,肚子里突然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不是疼,是那种麻麻的、像手机调了震动模式揣在兜里的感觉,又轻又痒,还跟着音乐的节奏断断续续。 叶淑琴当时就僵住了,手里的手机差点掉在地上。她平时刷短视频,总刷到些“医院暗箱操作”“人体植入芯片”的猎奇内容,这会儿一联想,冷汗瞬间就下来了:“难道是当年取环的时候,医生偷偷给我子宫里放了监听器?不然为啥放歌的时候会震动?” 从那以后,她彻底慌了神,饭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总觉得家里的墙缝里、天花板上都藏着人,正通过肚子里的“设备”监视她。夜里躺在床上,她甚至会把耳朵贴在肚子上听,越听越觉得有“嗡嗡”的声音,越想越害怕。 终于,她忍不住在晚饭时把这事跟儿子儿媳说了。她压低声音,脸都憋红了:“妈怀疑,镇上医院的医生在我子宫里放了监听器,我一放歌肚子就震,错不了!”儿子手里的筷子“啪嗒”掉在桌上,愣了半天没说话;儿媳忍不住笑了,劝她:“妈,您想哪儿去了?您既不是大人物,也没啥秘密,谁会费劲巴力监视您啊?” 可叶淑琴认准了自己的感觉,急得眼眶都红了:“现在科技多发达啊!你们别不信!”看着母亲执拗又焦虑的样子,小两口又无奈又心疼,商量着“不如带她去大医院做个彻底检查,让医生说句实话,也好让她放心”。 第二天,儿子开车带着叶淑琴去了市里的三甲医院,从B超到妇科检查,再到CT扫描,该做的检查全做了个遍。拿着报告单,医生笑着跟她说:“大姐,您子宫里干干净净的,啥异物都没有,放心吧!”儿子赶紧把报告递到她手里:“妈,您看,大医院的医生都这么说,真没有监听器。”儿媳也在一旁劝:“您就是最近太焦虑了,身体才会有错觉,咱们买点中药调理调理,别再瞎想了。” 可叶淑琴却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认定是医院在“串通隐瞒”,一气之下,直接写了诉状,把当年做取环手术的镇卫生院告上了法庭。她揣着厚厚一沓体检报告和彩超单,在法庭上情绪激动地指控医院“擅自植入监听设备”,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还得追究医生的责任。 医院这边也挺无奈,当庭出示了当年的手术记录——时间、操作步骤、参与人员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术后复查的彩超报告,证明当时环已经取干净了。为了让法官信服,医院还请来了妇科专家和医学影像科医生,对着CT片子一点点解释:“您看这里的囊性回声,就是子宫里正常的生理结构,跟电子设备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彩超里也没发现任何金属信号或电子波,要是真有监听器,早就显影了。” 叶淑琴听着专家的解释,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心里有点打鼓,但嘴上还是硬:“可我真的能感觉到震动!一放歌就有,这不是假的!”法官耐心地跟她说:“大姐,法院判案讲的是证据,不是主观感受。您说有监听器,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比如异物的鉴定报告、手术时的监控录像,或者能证明医院有植入行为的证据。现在这些都没有,甚至没法证明您说的‘震动’和医院有关,这案子没法支持您啊。” 最终,法院驳回了叶淑琴的全部诉求,还特意提醒她:“要是身体还不舒服,就去看看消化科或心理科,别总钻牛角尖,对身体不好。” 说真的,这事儿看着荒唐,其实透着一股子心酸。叶淑琴大姐大概率是因为长期身体不适,又看了太多猎奇短视频,才产生了“被害妄想”。现在网上有些短视频为了博眼球,净编些没谱的“黑幕”,老年人信息辨别能力弱,很容易被误导。希望她后续能好好调理身体,再做做心理疏导,别再被这种虚无的怀疑折磨了。

0 阅读:63
小雪花飘飘

小雪花飘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