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会icon主席冯德莱恩icon突然宣布! 欧盟icon委

顺遂皆安 2025-10-22 22:45:05

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会icon主席冯德莱恩icon突然宣布! 欧盟icon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icon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并且要下血本加大对汽车和电池这些命脉产业的扶持。这无疑是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 你知道欧洲车企去年有多慌吗?2024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销量直接突破120万辆,市场份额涨到18%,像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在德国、法国的街头越来越常见。反观大众、宝马,他们的电动车型要么续航跟不上,要么价格比中国车贵三成,不少4S店的销售都吐槽“以前客户进门就问燃油车,现在十个人有八个先问中国电动车”。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更扎心,欧洲本土车企的电动车研发投入,比中国车企少了近40%,再不想办法,饭碗都要被端走了。 电池领域的依赖症更严重。欧洲每生产10块电动车电池,有8块的核心材料或零部件来自亚洲,中日韩企业几乎垄断了锂、钴这些关键资源的加工环节。去年底,因为全球锂价波动,德国宝马的电动车生产线停了三次,每次停工都要损失2000万欧元。冯德莱恩在宣布政策时,特意提到“欧洲不能再把能源和产业安全的钥匙,放在别人手里”,这话背后,全是被供应链卡脖子的无奈。 这次的“欧洲制造”采购标准,可不是随便喊喊。按照欧盟内部流出的草案,未来欧盟各国政府、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采购的汽车、电池,必须满足“本土价值占比不低于65%”的要求。简单说,就是从原材料开采到零部件组装,至少65%的环节要在欧洲完成,不然连投标资格都没有。为了推这个标准,欧盟还计划设立200亿欧元的“合规补贴”,企业只要能达到“欧洲制造”要求,就能申请最高15%的成本补贴。 扶持资金的力度更是少见。冯德莱恩明确说,未来五年要砸350亿欧元在汽车和电池产业上。其中120亿给电池工厂建设,瑞典的Northvolt电池厂已经拿到了23亿欧元,计划把产能从每年32GWh扩到150GWh,差不多能满足150万辆电动车的需求;还有180亿专门补贴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大众、雷诺这些巨头,只要能在2027年前实现电动车型占比超50%,就能拿到最高30亿欧元的研发补贴。 但这事儿没那么容易推进。欧盟内部早就吵翻了天,德国、法国这些工业大国举双手赞成,毕竟自家车企和电池企业能拿到大笔补贴。可匈牙利、波兰这些国家不乐意,他们的汽车工厂大多是外资代工的,比如匈牙利的特斯拉超级工厂,零部件大多从中国进口,要达到65%的本土占比,至少得投入几十亿欧元建配套产业链,当地政府根本扛不住。有匈牙利官员私下抱怨“这不是战略自主,是逼着我们给大国买单”。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一边喊着“欧洲制造”,一边又离不开外部合作。比如电池需要的锂,欧洲本土产量只够需求的5%,大部分还得从智利、阿根廷进口;汽车芯片的先进制程,还是得靠台积电、三星。冯德莱恩的政策里特意留了“例外条款”——如果欧洲本土产能不够,允许暂时放宽采购标准,这等于给自己留了台阶。 说到底,欧盟这步棋,是想在依赖外部和自主可控之间找平衡。既想保住本土汽车、电池产业的饭碗,又不想彻底断绝和其他国家的供应链合作。只是这“65%的本土占比”,能不能落地,落地后会不会推高欧洲的汽车、电池价格,最终让老百姓买单,现在还真不好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