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荷兰icon的代价来了 果不其然,荷兰的代价来了。环球时报社评发

顺遂皆安 2025-10-22 22:44:51

果不其然, 荷兰icon的代价来了 果不其然,荷兰的代价来了。环球时报社评发表社评称:荷兰可能要为其无理行为付出代价。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大国的决心与能力。 荷兰这“代价”,说到底是自己跟着美国踩红线踩出来的。核心就绕着阿斯麦(ASML)的光刻设备出口限制——2023年下半年,荷兰在美方压力下,宣布对DUV光刻设备中的部分高端机型实施对华出口管制,哪怕这些设备不算最顶尖的EUV机型,却是中国中低端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阿斯麦自己都算过账,2022年对华营收占比达15%,约合110亿欧元,其中DUV设备贡献了近七成。这一限制,等于主动砍了自家的摇钱树。 今年初,阿斯麦位于荷兰维尔德霍芬的工厂就传出消息,原本为中国客户生产的DUV设备,有8台完成了组装却发不出去,堆在仓库里占着产能。工厂的技术员扬·范德森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吐槽:“以前为中国订单加班是常态,现在每周都要少上一天班,工资也跟着降了5%。管理层说要等政策松动,可谁知道要等多久?”不光是生产端,阿斯麦的供应链也受了牵连——荷兰本土一家为其提供镜头组件的小企业,因为中国订单减少,已经裁了15%的员工,老板无奈地说“我们跟着阿斯麦吃饭,它丢了中国市场,我们就只能喝西北风”。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中国市场不是说丢就能丢,也不是美国能补得上的。美国曾承诺,要是荷兰跟着限制对华出口,会协调美国企业多买阿斯麦设备。可实际呢?2024年上半年,美国本土芯片企业向阿斯麦下的订单,只比去年同期多了8%,远填不上中国市场留下的空缺。有阿斯麦高管私下抱怨:“美国的承诺就像画饼,他们自己的芯片工厂扩产进度都拖拖拉拉,哪有多余的钱买我们的设备?” 反观中国这边,可不是坐以待毙。国内芯片企业一边加快自主研发,上海微电子已经实现28纳米DUV设备的小批量生产,虽然和阿斯麦的高端机型有差距,但足够满足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需求;一边转头寻找替代合作——今年二季度,中国企业从韩国三星、日本佳能等企业采购的光刻设备数量,同比涨了40%。以前荷兰是中国DUV设备的第一大供应商,现在份额已经从70%跌到了55%,而且还在往下走。 荷兰的代价还不止在半导体领域。中国是荷兰农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2023年荷兰对华出口的奶酪、郁金香种球等产品,总额超25亿欧元。今年初,有荷兰奶酪出口商发现,原本稳定的中国订单突然减少,后来才知道,中国进口商因为光刻设备限制的事,开始优先从新西兰、澳大利亚采购。阿姆斯特丹一家奶酪加工厂的负责人说:“我们的奶酪在华口碑一直很好,现在却要眼睁睁看着市场被别人抢走,这都是跟着美国搞限制的苦果。” 环球时报社评说的“代价”,从来不是中国主动搞报复,而是荷兰自己放弃了互利共赢的机会。中国维护的,是企业公平参与国际合作的合法权益,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正当需求。阿斯麦CEO温宁克之前就多次公开说“过度限制对华出口,最终会让阿斯麦失去全球最大的增长市场”,可荷兰政府还是听了美国的话。现在仓库里堆着卖不出去的设备,工厂里的工人没了加班工资,出口商丢了稳定的订单,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代价。 要知道,大国的决心从不是喊出来的,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立起来的。荷兰要是还执迷不悟跟着美国走,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要是能及时回头,回到互利共赢的轨道上来,中国市场永远欢迎真正有诚意的合作伙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26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