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豪言稀土“白菜价”,一年后恐成空头支票 特朗普一句“一年后稀土多到不知如何

丫头浅谈 2025-10-22 21:27:32

白宫豪言稀土“白菜价”,一年后恐成空头支票 特朗普一句“一年后稀土多到不知如何处置”,看似描绘出资源过剩的未来,却掩盖不了美澳协议难以撼动中国稀土主导地位的残酷现实。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签署了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宣布将在稀土和关键矿产领域加强合作。特朗普信心满满地表示:“大约一年后,我们将拥有大量的关键矿物和稀土,多到不知如何处置。” 这份协议涵盖稀土开采、加工和供应链建设,包括美国国防部资助在西澳大利亚建设一座年产100吨的镓精炼厂。 但这份看似宏大的协议,实则是一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空头支票。美澳双方对投资金额的说法互相矛盾,阿尔巴尼斯声称两国各投10亿多美元,而白宫则宣称“合计超过30亿美元”。 --- 01 协议表面风光,内里漏洞多 白宫与澳大利亚签署的这份关键矿产协议,表面上声势浩大,实则缺乏实质性内容。 根据公开信息,协议涵盖总价值约85亿美元的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两国在稀土和关键矿物领域的协作。 然而,细看协议内容,多数条款只是意向性的“计划推进”,缺乏具体实施路径。 投资金额说法不一暴露了协议的不确定性。阿尔巴尼斯声称两国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各投入超10亿美元,而白宫发布的另一份资料则声称“两国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投资超过30亿美元”。 这种基本数据的不一致,令人对整个协议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更值得注意的是,协议文件第四条明确写道:“本框架为政策性行动计划,不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义务”。换句话说,这是一份可以随时撕毁的意向书。 02 技术与成本,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数十年技术积累的结果。 全球稀土精炼产能有超过90%集中在中国,而中国的稀土资源仅占全球的30%。这一数据凸显了中国在稀土加工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稀土分离提纯是极高的技术挑战。16种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极为相似,要将矿石变成“工业维生素”,需要实现“四个九”到“六个九”的高纯度分离。 中国自1970年代就开始发展串级萃取理论体系,工艺细节沉淀在一线工程师与操作工的“隐性经验”中。 资金可以快速到位,但工艺成熟需要时间。行业经验显示,从试产良率稳定到规模化商业化,往往需要3至5年时间。 而美澳等国去工业化多年,要找到足够多的适合稀土加工岗位的劳动力,本身就是一大难题。 03 中国优势明显,地位难以撼动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仅限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全产业链的闭环生态上。 中国是全球唯一能提供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在开采、冶炼、磁材制造等环节已经形成完整闭环。 2025年10月实施的中国稀土技术出口管制新规,标志着管控从单点转向全链条,涵盖开采、冶炼、回收等全环节技术。 在专利布局方面,中国也占据绝对优势。全球439项独家萃取专利中中国占比极高,2025年新增稀土专利里中国企业占了82%,而美国仅占7%。 这种技术代差不是短期投资能弥补的。 市场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美联社分析指出,如果要在中國之外开发足够稀土,减少中国在稀土的稱霸地位,恐怕要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 --- 地缘政治的棋盘上,白宫试图用一纸协议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技术积累、成本控制与产业链完整性构筑了比任何协议都坚固的壁垒。 澳大利亚的稀土要真正替代中国供应,不是签个字、拨个款就能实现的。没有中国技术的参与,美澳的“稀土自立”之路注定漫长而坎坷。 特朗普的“一年之约”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稀土真要变成“白菜价”,恐怕只是个美好的幻想。

0 阅读:1

猜你喜欢

丫头浅谈

丫头浅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