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中国当提款机?中国每年给世卫缴上亿会费,但自打美国今年1月宣布退出后,世卫就三天两头喊没钱,就在3天前,这组织还建议各国明后年会费涨20%,这摆明了是想让别人替美国补窟窿?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美国在今年1月20日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后,这个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卫生机构,就像被抽走了半条命一样,资金紧张、项目缩水、开支吃紧,几乎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 过去还信誓旦旦说“全球健康共同体”的口号,如今变成了“谁能多掏点钱”。可问题是,美国走了之后的那6.5亿美元窟窿,凭什么要中国来补? 要知道,美国在世卫组织里一直是头号金主。每年缴纳的会费占到世卫年度预算的16%到18%,相当于6亿多美元。特朗普上台后,口口声声说世卫“偏袒某些国家”“浪费美国纳税人的钱”,于是干脆一拍桌子,宣布退出。 美国人走得干脆,但留下的烂摊子却要别人擦屁股。到今年4月,世卫自己也扛不住了,公开承认预算缺口接近19亿美元,这在过去几十年历史上几乎是第一次。很多国际卫生项目被迫暂停,连部分疫苗采购和防疫监测计划都只能缩减。 资金告急后,世卫开始频繁召开会议想办法。各种内部文件、预算调整提案接连不断,可钱就是凑不齐。于是,到了5月20日召开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秘书处干脆甩出一个“重磅方案”——未来两年,各国会费一律上调20%,以弥补美国退出留下的空缺。 这个提案一出来,会议现场立刻炸锅。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团,一个个脸色都不好看。毕竟,20%的涨幅可不是小数目。对一些经济体量有限的国家来说,这等于雪上加霜。 中国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反对。理由很简单,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本就存在贫富不均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本来就负担沉重,如今还要他们多掏钱,这无异于“劫贫济富”。 中国代表在会上指出,世卫的问题不是缺钱,而是缺改革。与其拉着全世界的国家替美国补窟窿,不如认真反思这个组织的资金结构,怎么能做到更公平、更可持续。 但中国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就在会议结束后,中国宣布未来五年将额外向世卫提供5亿美元的专项捐助,用于支持传染病防控、疫苗研发和卫生体系建设。 这笔钱,不是强制会费,而是自愿捐助,意味着中国仍然在支持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只是不愿意被当成“冤大头”。 这一动作立刻让全场安静了几秒。有人说,中国是在“变相接盘”;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有责任、有分寸的做法——该出的钱出,但绝不替美国擦屁股。 其实,这一切背后折射出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全球卫生治理权力格局的变化。过去几十年,世卫组织的财政结构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和欧洲国家。美国给的钱多,自然话语权也最大,很多政策、项目优先考虑西方国家利益。 这种不平衡的格局,在疫情暴发后尤其明显。比如疫苗分配问题,当初许多非洲、拉美国家排队等疫苗的时候,美国和欧洲早就把订单锁死了。世卫名义上是协调机构,但手里没钱,也没有实际决策力,最后只能干着急。 而中国这几年一直在推动一种新的理念——卫生公平。无论是“健康丝绸之路”,还是参与全球疫苗合作机制,中国都在用行动证明,公共卫生不是少数富国的专利,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正因如此,美国的退出,对中国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会。压力在于,国际社会的期望值瞬间加大,大家都在看中国会不会成为新的“最大金主”;机会在于,中国可以借这个契机推动世卫的改革,让这个组织真正走向多元化、平衡化。 2025年下半年,围绕会费分摊机制的改革讨论正式提上议程。来自亚非拉的国家普遍支持中国的提议——建立“按经济能力分担”的机制,谁经济实力强、贡献能力高,谁承担多一点;而经济薄弱的国家则适当减负。 这种方案听起来简单,却触动了不少发达国家的神经。毕竟过去那套体系是他们定的,如今要改,就意味着失去部分话语权。 不过,中国这次的推动显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非洲联盟、东盟、阿盟纷纷公开表示赞成,认为这是让世卫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一步。 甚至连一些欧洲国家也不得不承认,目前的体制确实有失平衡。世卫高层在多方压力下,终于同意成立“财政改革特别委员会”,负责评估会费分摊、预算透明度以及各国在资金使用上的监督权。 可以说,美国的退出让世卫暴露了它长期以来的问题:过度依赖个别国家资金、内部管理效率低下、政策制定缺乏代表性。美国不掏钱就撤人,让世卫陷入瘫痪,这本身就说明体系出了毛病。 中国之所以反对涨费,不是因为不想出钱,而是要逼着世卫面对这个老问题。否则,就算今年补上美国的6亿,下次别的国家再撤资,难道又涨20%?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拿中国当提款机?中国每年给世卫缴上亿会费,但自打美国今年1月宣布退出后,世卫就三
官芊芊
2025-10-22 16:36:40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