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还是发生了!20日报道,广东汕头,一司机在带着乘客到达目的地后,在距离路边足足1米的距离后停车,乘客打开门恰好被一位老人骑着电动车撞了上来,结果老人当场摔倒昏迷,至今已经2年没醒过来!法院最终判决司机全责,赔偿200多万元? 广东汕头发生了一起让人警醒的交通事故,2023年6月,司机徐某敏送乘客到目的地后,把车停在了距离路边约1米的位置,乘客打开车门时,恰好60岁的刘某骑电动自行车从这个空隙经过,两者相撞。 刘某当场倒地,颅脑严重受伤,至今已昏迷超过两年,经鉴定,他身上有一级伤残和八级伤残各一处,住院治疗超过200天,这样的结果对两个家庭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交警部门认定徐某敏负事故全部责任,徐某敏不服提出了复核申请,但复核结果维持了原来的认定,法院审理认为,徐某敏临时停车时没有确保停靠位置安全,也没有提醒乘客注意后方来车。 判决结果让徐某敏压力很大,他的车只买了交强险,没有购买商业三者险。交强险赔付了14.3万余元,剩下的152万余元需要他自己承担。加上交强险部分,伤者家属共获赔166万元。 这类“开门杀”事故在各地都有发生,上海曾有一起类似案件,司机在停车位内开门时与电动自行车相撞,骑车人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司机同样被判全责,这些案例说明,开车门真不是件小事。 驾校考试中有靠边停车这个项目,要求车身距离路边不超过30厘米,这个标准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实际行车安全,车停得离路边越近,后方车辆或行人经过时就越安全。 如果车停得离路边太远,就会在车身右侧留出一个通道,骑电动车或自行车的人看到有空隙,可能会选择从这里通过,这时候如果有人开门下车,事故几乎无法避免。 除了停车位置,开门方式也很重要,现在推广的“荷式开门法”值得学习,就是用离车门较远的那只手去开门,这样做的好处是,你的身体会自然转动,视线就能看到后方情况。 还有一种“两段式开门法”也很实用,先把车门开一条小缝,通过缝隙观察后方有没有车辆或行人,确认安全后再完全打开车门下车,这个动作只需要多花几秒钟,但能避免很多危险。 作为司机,停车后要主动提醒乘客注意安全,特别是后排乘客,很多后排乘客下车时习惯性地直接开门,不会想到要看后方,司机的一句提醒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乘客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无论从哪侧下车,开门前都应该先看看后方,如果因为自己开门导致事故,乘客同样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之前就有案例中乘客被判承担部分赔偿。 对于骑车人和行人来说,经过路边停放的车辆时也要提高警惕,尽量与停放的车辆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并且适当减速,看到车里有人,更要小心对方可能随时开门。 这事儿在网上也引发了热议,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科目三白学了?停车离路边一米心也太大了!”很多考过驾照的朋友都知道,靠边停车要求距离路边30厘米以内,这一米的空隙,看着是宽绰,但对电动车来说,却可能被视为可通行的空间,无形中埋下了隐患。 “门是乘客开的,为啥司机负全责?有点冤啊...”这点刚开始不少人疑惑,但法律有规定,司机作为车辆操控者,不光要选安全的地方停车,还得确保乘客下车不影响他人。徐某敏停车位置不安全,又没提醒乘客注意后方,责任确实主要在司机,有律师也分析,此案明确了安全义务不可转嫁,司机是第一责任人。 “这赔款数目,没买商业险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教训,交强险赔付额有限,超出部分得自己扛。第三者商业险关键时刻真能“救命”,不能省这点钱。 “乘客开门也得多长个心眼,‘荷式开门法’用起来!”就是用车离车门远的那只手开门,这样身体会自然转动,方便观察侧后方情况。司机要提醒,乘客自己更要有这个安全意识,毕竟安全是自己的。 “骑电动车的经过路边停的车,也得减速留足空间啊!”是的,交通安全需要各方注意。非机动车经过停止的车辆,特别是旁边有较大空隙时,一定要减速,保持足够横向距离,防范突然开门。 “200多万买不来健康,但判决警示意义重大!” 对于这起事故和判决,您怎么看?您觉得在日常生活中,司机、乘客以及骑行者分别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来避免类似的“开门杀”悲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经历。 信源:广州日报
全网最惨的就是这个汕头司机了只因为乘客开门杀撞倒一名老人,他就被判赔200万
【193评论】【7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