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国家穷,是很难理解的,就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人口还不到1700万,可以说吃饭问题,完全不用愁,可现实却是,它依然是东南亚最穷的国家之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看最让人可惜的农业,本该是 “吃饭根本”,却成了拖后腿的短板,柬埔寨 54.7% 的人都靠农业吃饭,可这行的增长率常年在 1% 左右徘徊,疫情那年甚至只有 0.4%。 问题出在 “靠天吃饭” 的老毛病上,洞里萨湖周边的古水利系统早在 14 世纪就被暹罗军队破坏了,现在修的灌溉设施连 30% 的农田都覆盖不了,雨季涝死、旱季枯死成了常态。 农民只能种水稻这一种作物,品种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品种,一亩地收的粮食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更坑的是物流和电力,从农田运稻谷到加工厂,路烂得能颠散架,电费比周边国家贵两倍,成本一高,农民根本没利润,一年忙到头也就够糊口,哪有余钱搞升级。 再看工业,完全是 “虚架子”,这些年柬埔寨靠纺织业赚了点钱,可根本没形成产业链,布料、染料全靠从中国、越南进口,本国就搞个裁剪缝纫,赚的都是血汗钱。 2025 年更惨,美国加征 19% 的关税,纺织服装出口直接受创,加上柬泰边境一度关闭,原材料运不进来,成品送不出去,好多工厂只能停工。 更要命的是 “名声塌方”,园区诈骗丑闻闹得沸沸扬扬,国际投资者本来就觉得这里基础设施差、政策不稳定,现在更不敢来了,连最基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留不住,怎么可能富得起来。 最核心的病根,是 600 年没断过的 “地缘噩梦”,柬埔寨就像被夹在泰国和越南中间的 “软柿子”,14 世纪吴哥王朝衰落后,暹罗军队三次攻占吴哥城,把洞里萨湖的水利系统砸个稀烂,还掠走大批人口,好好的鱼米之乡变成了废墟。 后来越南又趁机渗透,抢了湄公河三角洲这块最肥的地,那地方以前产的稻米占柬埔寨的一半以上,丢了它等于断了经济命脉。 更糟的是,这种被左右夹击的日子延续了几百年,二战后好不容易独立,1979 年又被越南入侵,战乱把仅有的工业基础炸得精光,等局势稳定下来,周边国家早就发展起来了,柬埔寨连起跑的资格都差点丢了。 有人说柬埔寨可以学泰国搞旅游,可吴哥窟的游客再多,钱也落不到普通人手里,旅游收入大多被外资酒店和旅行社分走,本国从业者只能赚点小费。 而且旅游业太脆弱,根本撑不起国家经济,现在柬埔寨政府想扶持农业,可缺资金、缺技术,连修条灌溉渠都得靠外援,政策又朝令夕改,农民刚想种点经济作物,又怕市场变了卖不出去,只能继续种水稻混日子。 这种 “想改改不了,想活活不好” 的状态,才是最磨人的穷病。 柬埔寨的困境,本质是 “历史创伤 + 地缘枷锁 + 内生动力不足” 的三重死结,可这并不意味着穷是宿命。 1960 年代的韩国,处境比柬埔寨还难,国土面积小,山地占 70%,资源比柬埔寨匮乏得多,还被朝鲜半岛分裂的地缘矛盾困住,1961 年人均 GDP 才 82 美元,比现在的柬埔寨还穷。 但韩国硬生生靠 “破局思维” 杀出了一条血路,给所有陷入发展困局的国家上了一课。 当时韩国没有纠结于 “资源少、地缘差” 的短板,而是抓住越战的机会,派军队参战换美国援助,同时把纺织、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到极致,赚第一桶金。 更关键的是,韩国政府咬牙搞 “技术立国”,哪怕借钱也要扶持三星、现代这些企业,逼着它们从代工往研发转型,还花大价钱送年轻人出国学技术。 等到 1980 年代,韩国已经从 “靠代工吃饭” 变成了 “靠技术赚钱”,韩国的逆袭说明:国家穷不可怕,怕的是被 “宿命论” 困住。 柬埔寨有平原、有劳动力,还有吴哥窟这样的文化 IP,这些都是潜在的优势,可它始终没找到破局的抓手。 现在柬埔寨最大的问题,是缺少一个能凝聚人心的发展方向,就像韩国当年的 “汉江奇迹” 目标,中国改革开放时的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没有这样的共识,再肥沃的土地也种不出希望。
😡柬埔寨这次踢到铁板!韩国为80失联公民火力全开,电诈窝要凉?柬埔寨这回可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