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领导,她家的老大简直跟开挂似的,从小优秀得不得了,前年稳稳考上了清华。 前两年她可是单位里的“教育大神”,因为老大一路开挂,她日常分享的育儿笔记总被大家存着当教材。 聚餐时她总说“方法对了,孩子都能优秀”,甚至还琢磨着整理成书,身边人都等着取真经。 直到今年她突然不聊育娃了,有同事偶然撞见她在办公室抹眼泪,才知道真相,老二是班里稳稳的“学渣”,怎么补都不见效。 她慌到偷偷去验了DNA,确认没抱错后,才不得不承认:哪是自己方法好,根本是老大本身就争气。 其实这种事太常见了,虽然父母是社会精英,当年都是妥妥的学霸,可孩子往往“普通得离谱”,反差大到让人怀疑人生。 说这些不是劝大家躺平,而是别死磕“逼娃”。见过太多家长逼到亲子反目,最后孩子反而更抵触学习。 孩子大概率不会远超父母的水平,很多时候“均值回归”才是常态。 真正该琢磨的,是怎么教孩子接受平庸也能快乐。现在总有人觉得“平庸就不配幸福”,可最执着于这种想法的,往往是过得最焦虑的普通人。
读书时候怕老师!长大当了家长还怕老师!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