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被枪决,老婆孩子跟着下狱,眼看就要断了香火。 1950年,历史这东西有时候

椰子说历史 2025-10-21 16:41:04

吴石被枪决,老婆孩子跟着下狱,眼看就要断了香火。 1950年,历史这东西有时候冷冰冰的,吴石被一枪打掉,家里人也跟着倒霉,老婆王碧奎带着孩子,全给关进了看守所,外头天大地大,可没人敢说一句话,没人敢管,几个孩子就这么跟着受罪,大儿子吴京刚好不在家,算是躲过一劫,靠着朋友接济才活下来,那个最小的儿子吴廷,才五岁,在牢里哭得撕心裂肺。 那时候的台湾,一个“共谍”的帽子扣下来,一个家就散了,亲戚都得跟着遭殃,谁沾上谁倒霉,王碧奎天天听着隔壁传来的枪声,心里头就一个念头,下一个是不是就轮到自己了,这个家算是彻底完了。 偏偏这个时候,站出来拉他们一把的,是陈诚,不是什么旁人,就是那个副总统,权力圈里说话有分量的人物,他一听说吴石家属被抓,就撂下一句话,这事不能不管,不是嘴上说说,是真要动手去管。 吴石跟陈诚有旧情,早年在江西剿匪,吴石救过陈诚一命,算是战场上过命的交情,这笔账陈诚心里一直记着,现在吴石人没了,家里人还被牵连,陈诚心里急。 救人不是救只小猫小狗,那可是给“叛国重犯”的家属办事,还要弄护照,批出境签证,把人从台湾送走,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这种事想都不敢想。 陈诚亲自批了那张条子,“特准专案”,底下还跟了一行字,“这事要是捅出去了,我自己请求处分,也绝不后悔”,办得那叫一个干脆,也悬得很,蒋介石那时候的话多硬,“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陈诚这事压根没往上报,连自己秘书都没多叫一个,护照、路线,全在自己办公室里找信得过的人偷偷办了,事后吴石家人几十年都不敢提,就怕给恩人惹麻烦。 事情办得滴水不漏,王碧奎领着孩子从看守所出来,手续齐全,直接就走,没半点拖沓,第一站到了香港,母子三口人抱在一起哭了一整夜,王碧奎在日记里写“重得自由,已如重生”,后来吴石家人写纪念文章,才把陈诚这事说了出来,档案解密,那张批文还在,“亦无悔也”那句话,一个字都没错。 有些人听了,觉得这事太传奇,像编的,可白纸黑字的东西就摆在那,不是谁能瞎掰的。 吴京后来一辈子没说过国民党半个坏字,有人问起来,他就一句话:“我们家欠陈公一条命”,这一句就够了。 都说陈诚这人清廉,会搞建设,温文尔雅,可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到了紧要关头,敢不敢伸手拉一把,那才是真本事,1950年那个春天,他顶着天大的压力给“共谍家属”放行,敢说责任我来担,官帽子都准备不要了,命都押上了,平时都说他做人谨慎,做事圆滑,可在那件事上,他比谁都刚。 一个副总统,写下“亦无悔也”四个字,那不是在练书法,那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在担保。 在那个年代,一道命令就能灭一个家,能救你的,能保你的,从来不是什么条条框框,也不是什么人情关系网,就是那个人,他还记得你,他肯认你,他愿意为你冒天大的风险。 陈诚没讲什么大道理,也没标榜自己,他做了就是做了,干干净净,不图回报,也不留名声。 历史书里不光是英雄伟人,有时候一个家族的生死存亡,就看当年有没有人敢在那个“批准”栏里,签下自己的名字。 真正的情分,从来不在嘴上,不在文章里,它就藏在没人看见的角落,藏在那张批文上,藏在那个没人敢落笔的地方。 那才是真正救命的恩人。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椰子说历史

椰子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